跨越5000余里,山东科技大学党员实践队背着五大箱文具到青海下乡实践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日讯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王建炜和他的同伴在车上颠簸了十几个小时,终于到达黄河源头约古宗列曲,提取了水样。这是山东科技大学“大地之光”党支部师生党员“三下乡”之旅的一幕。2022年暑期,为响应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派出由老师带队、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的党员队伍,从黄海之滨青岛到青藏高原跨越5000余里寻根溯源探访黄河源头,顺河而下至黄河入海口,取水样、做科普,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做“母亲河”生态安全屏障的维护者。

据介绍,“大地之光”党支部是地科学院成立的一个由辅导员老师和研究生党员组成的特殊党支部。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冲锋在一线,发挥大学里特殊党支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这个党支部日常的工作写照。暑期,地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李晓静带队同支部成员前往有着“黄河源头第一县”之称的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与以前的野外“三下乡”实践不同,这次出发,他们背了满满5大箱文具。原来他们在出发前做了调研,得知当地有个“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教育项目玉树市第五民族完全小学,这所小学也是青海玉树市城东区设立的第一所小学。于是,他们辗转联系到青岛昌隆文具有限公司,拉来了5000支钢笔、中性笔等文具的赞助,通过爱心捐款购置了40个书包。他们带着200余斤重的5大箱物资,从海拔水准零点所在的青岛来到海拔平均4000多米的玉树。在玉树市第五民族完全小学,校长伊羊为大家献上代表“上善若水”的蓝色哈达。李晓静一行亲手为孩子们背上了书包并捐赠了文具礼包。“大地之光”党支部成员为孩子们开展了“黄河岸边是家乡”和“我和地球有个约会”主题知识小课堂。

响应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地之光”党支部成员从玉树市出发,前往黄河源头之一的约古宗列曲。支部成员一路翻山越岭,离开曲麻莱县城十五分钟,手机已没有信号,从柏油马路到水泥路到砂石再到没有路的路,近乎“蹦床”式的颠簸旅程一直持续了17个小时……但是面对千百万来年神秘莫测的青藏高原、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大小山脉、澄澈无垢静谧高远的蓝天白云,大家觉得所有困难都不再是困难,深深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们完成了野外水样采集,并将其密封后带回学院实验室进行样本成分分析,李晓静表示:“同学们采水样主要目的就是研究黄河的生态状况,对其范围内生态系统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水质监测建议等,助力黄河生态保护。”

在青海,除了捐物资、做科普、取水样外,支部党员还走访当地藏民家庭,了解群众生活;深入参观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感受抗震精神,探寻精神高地。在东营,支部党员不仅克服黄河汛期存在的种种困难甚至危险完成取样,其取样路线几乎覆盖整个三角洲地区。他们还在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科研人员带领下来到试验田,学习了解三角洲盐碱地合理利用、生物入侵治理、鸟类栖息地修护、黄河生态植物生长等内容,并向当地居民科普防溺水和急救措施等安全知识。(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通讯员 任波)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