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今年“吸纳”超2700名科研助理,任务目标完成率172.6%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5日讯 今天,市科技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共以科研助理岗位的形式吸纳2022届高校毕业生超2700名,提前超额完成科技部、省科技厅有关任务部署要求,目标完成率达172.6%。

科研助理是科研体系的“起点”

科研助理,顾名思义是与科研项目紧密相关的岗位。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科研助理主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在其中从事辅助研究,实验、工程设施运行维护,实验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与科研项目相关的学术、财务等工作,是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助理这个岗位是随着科研项目立项而产生的。因此,承担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都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科研助理岗位的“主力”。在承担科技项目的过程中,这些单位可结合自身情况,按规定从科研项目经费等渠道保障科研助理的相关经费支出,包括科研助理的劳务性报酬、社会保险补助等费用。此外,项目承担单位还可配套专门资金,为科研助理们提供长期稳定的费用支持。

孙秀红便是一名科研助理。硕士毕业后,她在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以科研助理身份参与组内科研工作,主要从事采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现太阳光能向电能转化相关研究。“科研助理的工作让我进一步坚定了科研方向,实现了工作和兴趣的统一。”孙秀红说,“未来,我会继续在这个岗位上‘追光’,向太阳要能量。”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后备军”,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科研助理这份工作便是高校毕业生进入科研体系的“起点”。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既是促进就业稳定的有效手段,也为科研队伍注入了更多“新生力量”。

让更多人才与岗位“供需结合”

今年,按照省科技厅部署,我市通过科研助理岗位吸纳就业的“目标任务”是1600名。“落实1600个就业岗位就是保障1600个家庭”,带着这样的目标,我市科研助理岗172.6%完成率的背后,是市科技局聚焦拓宽岗位开发渠道、深挖岗位资源,鼓励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基地平台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积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并进一步明确科研项目经费可用于科研助理的相关支出,为岗位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撑。

为提升岗位曝光度、增强吸引力,让更多应届毕业生成为“科研助理”,我市还借助山东人才集团、上海外服人力资源公司、智联招聘等平台,多渠道宣传、激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应聘,仅通过山东高校信息网就发布科研助理岗位需求6800余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吸纳高校毕业生成为科研助理的过程中,我市海尔、海信等龙头科技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前期,市科技局通过“一对一”走访、召开部署会等多种形式宣传科研助理岗位工作,鼓励企业扩大科研助理岗位招聘数量。以海尔集团为例,今年该集团共通过设立科研助理岗招聘高校毕业生超800名,招聘人数较往年增长约50%。

让高校毕业生走上科研助理岗,对于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与科技计划实施相匹配的专业科技支撑队伍、完善科研治理体系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动“供需结合”,我市将持续推进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工作,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选择、科技和人才结合的新模式、科研主体提升创新能力的新途径。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