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青岛城市检测基地:不惧与病毒“亲密接触”,拼的是速度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4日讯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大规模核酸检测的速度是一种“决定性”的力量。

近日,观海新闻记者分别走进岛城三所城市检测基地,见证着那些“幕后英雄”争分夺秒负重前行的身影:凌晨时分,检测基地里依然灯火通明,负责收样的工作人员正在马不停蹄地处理着各个采样点送来的核酸样本,确保来一批、检一批,其中大部分样本来自即墨。而负压实验室内,试剂配置区、核酸提取区、扩增区的工作人员全副武装,满负荷运转。他们无数次与病毒“亲密接触”却毫不畏惧,只一心想着要以最快的速度揪出病毒,为疫情防控筑牢严密的“防护墙”。

青岛市市立医院城市检测基地最低日检测量1万余管,最高日检测量2万余管;青岛市中心医院城市检测基地日均检测量1万余管,最高日检测量2万余管;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城市检测基地日均检测量9000余管,最高日检测量1.6万余管……这是岛城三所城市检测基地近期的工作量,数字的背后是检验人员的无私付出、快马加鞭。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城市检测基地。

“只有快速检测,跑得比病毒快,才能在疫情防控中占据先机。”青岛市市立医院医学检验部主任宋卫青告诉记者,“现在实验室共有102名检验人员,其中9名奔赴即墨,还有6名奔赴其他省市,人手严重不足,为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检验出样本结果,实验室昼夜不歇,检测人员三班倒,一天上班时间持续12个小时很正常。有的同事为了节省时间,每天就在办公室的地铺上睡几个小时。”

9月5日晚上10点多,青岛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牟晓峰接到临时通知:马上做好准备,即墨的核酸采样样本大约在12点左右送到。牟晓峰立刻联系24名伙伴。“任务很紧急,当时很多人已经入睡,但没有一个人说‘有困难,需要请假’。”他说,从那天起,大家就再也没有回过家,过上了“基地-隔离宿舍”两点一线的日子。“有的同事家里孩子还小,她离开家时,孩子还在睡梦中。我碰到她休息时和孩子视频,孩子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在旁边听到都觉得很心酸。”

试剂制备、样本制备、基因扩增、结果分析……全副武装三级生物安全防护的检验人员工作一会儿便全身湿透。核酸检测没有自动化,全靠人工,大家的动作娴熟得令人心疼。牟晓峰说:“每天中午饭菜会在12点左右送达,但大家基本都是忙到下午2点才出来吃几口饭。”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城市检测基地。

“收到样本后,我们需要在6个小时内给出首轮结果。”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程绍云告诉记者,负压实验室分成试剂制备、样本制备、基因扩增三个区域,试剂制备区仅有3个同事,却需要在每个样本管中按一定比例配入三种反应液。完成后传递到样本制备区,经过核酸提取后,把纯化浓化后的核酸加到反应液里,经过密闭混匀、离心后传递到基因扩增区,然后等待结果。“实验室对操作要求十分严格,每一项操作都马虎不得,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尤其是扩增区,试管盖子一旦没有盖严,就会造成污染,实验室就必须停用。”她说。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城市检测基地。

这是一支铁打的队伍,虽然大部分是女队员,但战斗力特别强。程绍云说:“你听我的描述,大概会觉得拧盖、加样这都是一些简单的动作,但他们每天每一个动作却要重复上万遍。有的队员即便戴双层手套,手指也被磨掉了皮,有的队员则因为劳损需要在手腕上贴着膏药继续工作。”

目前,青岛已建成启用2个国家公共检测实验室和3个城市检测基地,全市核酸检测机构达到80余家。检测人员在普通人看不到的“战场”上夜以继日、不眠不休,厚厚的防护服下是他们疲惫却一直坚持的身躯,他们任凭衣服被汗液浸透,任凭加样枪把手指磨破,只为和病毒比速度抢时间,为疫情防控“站岗”,让市民安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