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市文化宫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李沧区工人文化宫启用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9月17日讯 喜迎党的二十大,激发活力开新局。今天上午9:00,李沧区工人文化宫启用仪式在区工人文化宫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张建刚出席。

李沧区工人文化宫位于金水路1797号,占地面积50158平方米,建筑面积7926平方米,为区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工人文化宫。由原李沧区虎山体育场改建而成,改建工程于2022年2月28日正式开工,8月31日竣工后开始试运行,9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

李沧区工人文化宫按照3+X标准进行定位,倾力打造“六位一体”职工服务综合体。科学规划、拓展功能,合理布局六大中心:职工文体中心、职工服务中心、职工赋能中心、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职工健康服务中心、职工子女托管托育中心,是一处集文化艺术、体育健身、教育培训、亲子服务、健康服务、惠工服务等于一体的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新家园。

其中,职工文体中心设立了羽毛球乒乓球馆、篮球馆、健身馆、瑜伽馆、足球场、轮滑场、塑胶健身跑道等文体功能,在这里,职工群众可以 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畅享快乐人生;职工服务中心设立了就业创业指导、帮扶救助、互助保障、心灵驿站、职工观影等服务功能。在这里职工可舒缓心情、释放压力、提升生活品质;职工赋能中心设立了古琴、香道、茶艺、书画、声乐、摄影、国学、技能智慧实训等赋能功能,在这里职工可以感受手工劳动之美,体验知识在学习中获取的乐趣;职工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了法律咨询、协商调解、四方联动、普法讲堂等法律服务。在这里职工可以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促进职工与企业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职工健康服务中心设立了健康诊疗、健康检测、中医保健、健康科普等功能。在这里职工可以获得线上线下健康知识普及,开启健康生活新方式;职工子女爱心托育托管中心设立了托育驿站、托管驿站、妈妈小屋、育儿课堂等功能, 在这里职工子女可以尊享多样化的便捷普惠托育、托管服务,解决女职工生育后顾之忧。

文化宫坚持“公益性+市场化”相结合的原则,以实现工人文化宫可持续发展为工作目标,探索创新“四轮驱动”运营模式。

——探索“我建我管”运营模式。将城市书房、心灵驿站、职工观影、室外运动健身场等阵地免费向职工群众开放,保障工人文化宫公益文体服务综合体的健康发展。

——探索“我建他管”运营模式。精选专业机构参与体育项目运营,优惠向职工群众开放羽毛球馆、篮球馆、健身馆、轮滑场等健身场地,提高了工人文化宫服务职工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探索“他建他管”运营模式。找准公益性与市场化兼容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引入优质国有文化企业资本参与足球场、停车场的建设运营管理,分担公共文化发展责任,实现工人文化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探索“共建共管”运营模式。加强与部门、社会组织、专业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建党建新锋基地、劳动者爱心驿站、司机快递员之家、惠工理发馆等特色单元,实现了公共资源共享、活动信息互通,服务水平提升。

文化宫本着以“工”为本,“公”益求精的理念,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构建“三化管理”增效体系。

一是智能化增效体系。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和生物识别等技术,加强对场地、活动、客流、人群密度监控等智能化管理,实现了智能运行和智能化集成管控。二是节能化增效体系。按照节能化的要求,对水、电、采暖系统安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场馆内能源消耗、环境参数、能耗占比等,以最优的控制模式运行,降低运营成本。三是智慧化增效体系。建立了智慧管理平台,职工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齐鲁工会APP查询工人文化宫公益活动安排,实时了解场地使用情况,根据需求预订场地、参与活动、进行评价反馈等,提高了场馆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工人文化宫的启用迈出了城市更新迭代的步伐,进一步优化了城市公共文化配置,盘活了现有公共服务资源,更好的满足了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一项多赢的民生服务工程。工人文化宫启用后,将聚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努力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服务,倾力打造全国一流工人文化宫。(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责任编辑:法柳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