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青岛进阶的“蓝色密码”

鲲鹏展翅九万里,一跃出海任搏击。踏上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征程的青岛,正在海洋上做更大的文章。

9月20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办“走在前 开新局·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介绍青岛打造“六个城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思路、举措和成效。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殷世逸介绍了青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基础条件、具体考虑和推进措施。

在青岛市第十三党代会擘画的青岛未来发展蓝图中,“活力海洋之都”是城市愿景的组成部分,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是“引领型”发展导向的重要方面、是重点打造的“六个城市”之一。面向未来,深耕海洋将是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支撑、重点任务、关键路径。

本次发布会,介绍了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有关情况,以及编制的《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和《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

“未来五年,我们将围绕打造‘活力海洋之都’的愿景目标,加快建设海洋科技、海洋产业、航运贸易金融、海洋生态、海洋国际事务交流等‘五个中心’,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将海洋发展摆在前所未有位置的青岛,开启了一场富于开拓性、创造性的海洋实践,正在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更多蓝色动能。

01、“三层考虑”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优势。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成为国家战略以来,青岛与海洋强国战略一同成长。10年来,青岛海洋经济年均增速15%以上。“十三五”时期,青岛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3%。2021年,青岛完成海洋生产总值4684.84亿元,同比增长17.1%,占GDP比重达30%以上。

在向海图强的发展道路上,青岛塑造着自身成长,也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发展使命。

“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是青岛市委、市政府从全局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发布会上,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殷世逸说,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围绕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有关文件提出“支持深圳、青岛等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赋予了青岛海洋发展新定位、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给予厚望,对于青岛海洋经济发展也充满期望。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时隔三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在青岛考察时留下了“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关键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的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

可以说,青岛在海洋领域的发展优势,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了条件。而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则将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也承载着山东省的发展期待。”从省级层面看,山东省委、省政府对青岛海洋发展始终寄予厚望,2021年山东省召开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要求青岛“强化责任担当,勇当经略海洋的先锋”。今年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为青岛未来海洋发展指明了方向。

积极融入海洋强国战略、海洋强省建设,近年来,青岛海洋特色日益浓厚,海洋主导产业加快优化,海洋科技创新加速赋能,海洋合作氛围日趋浓厚,海洋环境治理成果彰显。

“从市级层面看,青岛海洋经济规模稳居沿海同类城市首位,总量稳居全国第三位,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奠定了基础。”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是青岛充分把握海洋特色优势、实现城市竞争弯道超车的重大抉择。

02、“四项引领”

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关键在于突出“引领型”。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突出“引领型”发展导向,就是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前列,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和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将努力在海洋科技、海洋产业、对外开放、海洋生态四个方面实现引领示范。

众所周知,海洋科技和海洋人才是青岛海洋发展的巨大优势。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留下了“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关键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的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

经多年发展,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在海洋科技领域实现国内引领。未来,青岛将立足发展基础,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等建设,进一步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能力,继续实现海洋科技引领。

在海洋产业方面,青岛集聚了北海造船、中海油海洋工程、明月海藻、鲁海丰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中的34 个行业在青岛都有布局,引领了我国五次海水养殖产业化浪潮,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交通运输、海水淡化、海洋渔业等方面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当前,青岛正通过推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建设、“国信1号”养殖工船建设运营,瞄准大型、高端、深水、智能方向,大力发展高端船舶与海洋装备等举措,努力实现深远海养殖业、船舶海工业引领。

在对外开放方面,青岛海洋开放合作领域优势突出,具备引领发展的条件基础。今年上半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四位,海铁联运箱量连续7年蝉联全国港口海铁联运冠军,青岛在港口航运方面正积极推动航运、贸易、金融耦合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交流。

与此同时,青岛作为黄河流域经济出海口,还承担着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黄河国家战略等一系列国之重任。面向未来,将充分发挥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在海洋高水平开放中的重要支点作用,抢抓RCEP生效实施机遇,深化全球海洋经贸、产业、科技、文化等领域互利合作,打造海洋开放合作新高地。

在海洋生态方面,优美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是青岛靓丽的名片。近年来,青岛积极探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出台《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8%以上。

推动海洋生态引领示范,青岛将继续加大胶州湾保护力度,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努力打造“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丽”的美丽海洋,力争形成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全市海洋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03、“五个中心”

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青岛突出在海洋科技、海洋产业等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最终的目标是着力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等“五个中心”。

在青岛编制的《五年规划》中,文件对“五个中心”建设明确了具体的重点任务;在《三年行动方案》中,文件根据《五年规划》明确了具体负责人,制定了行动方案,提出了未来三年重点推进的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等“十大工程”。可以说,《五年规划》是青岛建设引领型海洋城市的总纲,《三年行动方案》是进一步细化部署。

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青岛将着力加强海洋重大科研平台建设、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能力和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例如,青岛海洋科考和海洋科研在全国独具特色,未来将继续加强极地科考、深远海探测、载人潜器等海洋基础研究,实施透明海洋与气候变化、蓝色生命与生物资源开发、海底发现与战略性矿产资源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增强海洋国际影响力。

加快建设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青岛将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着力培育深远海未来产业。例如,通过深入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提升深海油气、海底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等领域技术储备和装备保障能力等,实现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矿业突破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青岛将着力推动港口提质增效、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功能。例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青岛将推进港口建设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港口智慧大脑,全力推动港口数字化转型。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青岛将着力建设绿色生态海岸带、增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能力和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和防灾减灾能力。例如,为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青岛加快推动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筹建落地,探索建立海洋碳汇交易机制。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青岛将着力打造海洋开放新高地、拓展国际海洋合作空间、搭建国际组织合作发展平台。通过建设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海洋开放合作平台,深化全球海洋领域务实合作。

目标清晰明确,唯有奋斗作答。将蓝图尽快转变为施工图,青岛“活力海洋之都”的城市愿景将一点点变成现实。

作者 | 勋祥       编辑 | 疾风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如果您有意见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