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市雕塑馆感知“学院派”!“青蓝之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绘画邀请展”开展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9月24日讯 今天,青岛市雕塑馆迎来观展小高峰,“青蓝之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绘画邀请展”在这里开展,展览所展现的清华美院多年来不同代际丰硕多元的教学成果与创作成就,产生了磁石般的吸引力:10点钟一开馆就迎来了诸多参观者,一群孩子则在参观展览后,各自选择心怡的作品,现场席地而坐,摊开纸笔开始专注临摹……这也是继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专业美术院校作品相继来青加入系列“邀请展”之后,第七届“青蓝之梦”在这座临海的雕塑馆与观众见面。展期将至10月23日。

展览由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青岛创作展示中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和雕塑系承办。延续了“青蓝之梦”系列的主题,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雕塑系师生及知名校友的作品共计140余件(组)参展,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水彩等多种艺术门类。青岛籍艺术家杜大恺先生的两件大画幅经典纸本水墨《留得残荷听雨声》和《青山如屏迎人立》也现身展览,让熟悉他的专业观展者膜拜不已。

艺术家倪军作为唯一到场的入展艺术家,面对雕塑馆络绎不绝的人流感叹不已,他与致力于美育普及的本土艺术家孙小娥带领观展的一群热爱艺术的孩子相遇,看孩子们在自己的画作前表现出兴奋又好奇的样子,他十分开心,主动开启了解说模式。

第一次来青岛参展的倪军有三件作品入展,《万里烟波》中两只海螺成为画面的主角,背景则是酷似库尔贝的苍茫海色,他说身为天津人,他对大海很有情结,曾在崂山画过许多写生。关于“海鲜”的创作亦成系列,别有深意。而他表示,《万里烟波》展现的是创作者向往的海边生活,海天一色中的暖色调更增加了浪漫的思绪。“万里烟波”出自苏东坡的词,艺术家在给作品命名时总会为观者多一些解读的维度与可能,而近期他更喜欢用老庄和宋词中的词句为创作命名。《海亦有道》,是水墨意境与油画的肌理的融合,表现具像的海浪,《沸腾的生活》则描摹了入夜时分冬季玫瑰园的土地以及远处映照的灯光、篝火……倪军说,这次呈现的大海和土地,是他给予齐鲁大地的一份礼物。展览开场前还有一个小插曲,布展的工作人员最初将倪军的画作《沸腾的生活》倒转了,而这反倒为随后抵达现场的艺术家本人带来了惊喜,视角的转换让眼中风景发生了奇异的嬗变,却并未有任何违和感。

作为清华美院校友,画展中大都是倪军熟悉的名字,曾经的师友。他在曾经的恩师杜大恺的画作前停留良久,兴奋地向记者讲解创作者对于画面构图的把控力,色彩调和处理中的微妙优雅,以及对线与块组构的恰到好处……版画家代大权也是他反复提及的最为敬重的艺术家,他的木刻刀法讲究、主题深刻,《邓小平像》是他广为人知的代表作,而过去几十年,他将自己的时间都奉献给了版画教学。70后版画家文中言的作品《北海》也让倪军反复品鉴,散发着未来气息的神秘符号图案,若隐若现的楼宇灯火,都增加了画面的精致感。

“青蓝之梦”系列展览是市雕塑馆重点打造的连续性、延展性、学术性艺术项目,旨在以艺术的视角,将国内重点美术高校的专业性、学术性强的艺术作品展示给岛城观众。正如主办方给予展览的定位:注重以本体探究、社会关怀、跨界实验等多角度开展策划和遴选工作。参展作品风格多样,体现了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对话与交流、学科交叉背景下的连通与互促、艺科融合趋势下的探索与实验。这场丰富而多元的“学院派”也将为参观者带来介入与探究的欲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文  王雷/图、视频)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