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8日讯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有效落实市委关于实体经济发展和“双招双引”有关工作部署要求,青岛共青团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聚焦有效开展涉企服务、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强化综合保障服务等方面,制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双招双引的十条措施,组织带领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全面融入实体经济发展和“双招双引”工作大局,为我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青春力量。
积极开展企业政策服务活动。联合财政、发改、工信、人社、税务、金融等部门,着力强化政策梳理和集成,面向青年企业家、创业青年等群体开展“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强化政策精准推送指导,纾解企业在融资、涉税、社保等方面难题。市直部门、区市团组织及团员青年骨干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指导企业申请助企纾困政策,推动助企政策落地落实。充分发挥团属新媒体矩阵功能,积极宣传中央和省、市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增长的有关政策措施,助推政策知晓、优惠兑现,有效推介我市投资政策和营商环境。
有效建立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团市委书记班子成员、机关各部室以及各区市团委分别常态化联系市直企业、驻青央企、青联委员企业、青企协会员企业以及其他青年领办企业5-10家,深入企业经营生产一线,开展政策宣传、调查研究,建立联系服务企业工作台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争取政策支持。用好用活“青年会客厅”“倾听与服务”等工作平台抓手,发挥“青年博士智囊团”作用,广泛收集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积极建言献策、辅助决策参考。
拓展平台渠道助力招商引资。完成青岛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换届,研究建立青年企业家合作园区、总部基地、招商工作站等机制平台,积极组织我市青年企业家走出去,强化学习调研、项目合作和平台搭建,有效拓展投资合作和产业发展机会。加强与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合作对接,积极邀请全省、全国青年企业家开展青岛行活动,走进青岛、了解青岛、投资青岛。有效放大山东团省委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平台功能,建立“团省委+团市级+区市团委”三级联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广泛联系对接优秀企业家,深度链接项目、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建立项目专员制度强化项目跟踪服务,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员”“招商联络员”“项目服务员”。
完善促进青年就业工作体系。有效落实团市委、市人社局联合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的十项措施》,全力拓宽青年群体就业渠道,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兜底保障,鼓励青年群体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持续深化开展“青鸟计划·唯才唯青岛”青年人才招聘会,举办市、区两级青年人才专场活动,全力服务青年就业和企业招才引智。组织“就业服务季”“实习实践季”“技能提升季”和“产学研转化季”专项服务,提高服务覆盖面、精准度。有效发挥我市各级共青团已建成的18处“青年人才驿站”作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政策咨询、岗位推介、城市融入等一站式服务,打造高校毕业生“来青暖心第一站”。
深入实施青年创业赋能行动。在全市窗口单位推广创建“青创先锋文明示范岗”,简化办事流程,开通绿色通道,打造“一人办好服务链”。联合青岛农商银行放大“青创先锋贷”青创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线上+线下”“城市+农村”“贴息+担保”“产品矩阵+便捷服务”综合性架构,着力化解青年创业者融资难、缺抵押、成本高、程序繁等痛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百名“青创先锋导师团”作用,匹配我市24条产业链,每名导师联系3-5名相关产业领域创业青年,全方位指导帮助青年创新创业。用好用活青岛市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载体功能,为创业青年提供技能培训、项目孵化、金融支持和市场拓展等综合服务。
发挥“青”字品牌引领示范作用。在全市青年文明号中广泛开展“学亮比创”系列活动,通过学精神、亮承诺、比贡献、创一流,围绕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助力“双招双引”、参与城市更新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各级青年文明号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和担当执行力。充分发挥企业团组织战斗堡垒和青年突击队作用,聚焦企业生产经营难题,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攻坚清单”,挂图作战、攻坚克难。积极选树青年岗位能手,激励全市广大青年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争创一流业绩。
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各级共青团组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持续办好“乡村振兴青年大讲堂”,发挥好乡村振兴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载体和“乡村好青年联盟”作用,为返乡创新创业大学生搭建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互相助力的平台,组织发动全市1000个团组织、青年社会组织结对帮扶3000名农村青年创业带头人,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实训、电商助力、金融支持等服务。持续选培“村村都有好青年”,持续做好“选-引-育-管-用”,有效实施“寻找乡村振兴合伙人”行动,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联合中国银行青岛分行发布“乡村好青年贷”,用于支持好青年创新创业。
强化法律服务保障护航。持续深化“青创先锋·法律护航”行动,动态更新《青年创新创业法律服务手册》,依托律师行业团工委、市青年联合会,组织优秀青年律师成立“青创法律服务团”,推动建设不少于60家“青创法律服务站”,为初创企业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公益服务,打造服务实体经济等有形化、常态化法律服务阵地。优化提升青岛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功能,不断完善青年员工法治宣传、心理咨询、权益维护等服务项目,实现青年员工在线找活动、找咨询、找政策、找服务,打造便捷可及的权益维护平台。
完善企业青年员工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联系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青年工作,在全市推广建设100家“暖蜂驿站”,为快递行业青年打造综合服务阵地。扎实开展“‘牵手关爱 七彩童年’——建设工地‘小候鸟’驿站”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为建设工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暑期亲情陪伴、课业辅导等志愿服务。充分发挥青岛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作用,用好“希望工程”“希望小屋”品牌工作项目,帮助企业困难员工子女解决学习、生活等实际困难。深入打造“青春有约”——青年社交成长平台,常态化组织开展青年联谊交友活动,精准服务单身青年群体。
守好企业安全发展底线。扎实开展“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强化市区两级联创,营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结合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开展主题团日、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操作法推广等活动,提高青年员工安全生产技能。结合企业实际和岗位特点,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创新创效活动,鼓励和引导青年员工围绕安全生产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攻关,着力破解安全生产难题。号召青年员工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共同筑起战疫“防护墙”。(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