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9日讯 今日上午,青岛市农技中心在平度市示范田举办全市玉米大豆新品种新技术暨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近年来,青岛市在小麦、玉米、大豆种植方面积极研发新品种、创新技术、探索新模式,相关实验取得较好成效,为青岛市粮食生产、粮食安全提供新支撑。
新品种展示评价,把“尖子生”选出来
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评价是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促进种业创新成果转化、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青岛信宜佳种业有限公司的示范田里,“我们在这个基地共安排了53个玉米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受前期降雨偏多、后期台风等因素影响,一些品种发生叶斑病和倒伏情况,但也有些品种表现较好,有的品种已经连续试验示范2-3年,表现出高产稳产、广适多抗特性。”青岛市农技中心种子部负责人王海龙介绍道。
市农技中心组织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评价已有20多年,近年来,市农技中心加强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力度,每年组织举办以“田间选种、助农增收”为主题的新品种现场观摩活动5次以上,观摩人数超1000人次。2022年市农技中心在全市共安排玉米新品种展示评价试验点6处,展示评价玉米新品种101个,按照统一展示评价方案、统一供应试验用种、统一调查评价标准等要求,筛选推广优良玉米品种,不断巩固农业稳产增收的良种基因。
新品种配新技术,把“新模式”创出来
2022年,国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青岛市积极探索筛选适合青岛地区的大豆玉米栽培模式和品种。
“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引种区域之间一般相差不超过3个纬度。从4:2模式田间表现看齐黄34品种株型收敛直立,叶片大小适中,适合带状复合种植,三个荚比较多,有高产潜力。” 市农技中心农艺师赵立波介绍。 “大豆和玉米是同季作物,通过大豆和玉米带状间作复合种植,能最大程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光照水肥利用率,实现大豆玉米协同增产和周年高产。”市农技中心农艺师王海霞说道。
为筛选出适合青岛种植的大豆品种,市农技中心今年共进行了30个大豆品种试验示范,开展了新品种引进试验、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品种试验、鲜食大豆品种试验、高油高蛋白耐盐碱等特色大豆品种试验。其中新引进大豆品种14个,引种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品种20个。通过引进试验、展示评价,结合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提供坚实种源支撑。为探索适宜于青岛地区的种植模式,促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可持续发展,市农技中心在全市77家规模化种植基地上实施了4种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试验示范2万余亩,科技赋能稳粮保供成效显著。
技术协作攻关,把产能效益提上来
“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是粮食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革,采用此项技术模式,施肥浇水只需加入肥料、打开阀门就可以,与常规水肥管理方式相比,小麦玉米周年亩均可增产10%以上,水肥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0%和10%以上,周年亩均增收200元以上。”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孙旭亮说道。
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青岛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聚焦现代农业发展技术短板,联合高校院所、涉农企业等技术力量开展协作攻关,强化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着力打造“高产创建3.0升级版”,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2022年,青岛市农技中心以实施农技推广“四季行动”为抓手,创新“互联网+”农技服务,落实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加强灾害风险技术应对,在全市打造粮油绿色高质高效40个千亩方、10个万亩片,打造“超吨半粮田”小麦高产攻关创出单产823.2公斤青岛历史纪录。目前,全市在田作物长势良好,谷穗饱满,果香四溢,丰收在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见习记者 周亚娆 通讯员 赵立波 王海霞 丁厚冉)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