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18日讯 新形势下,怎样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可持续性的基层治理平台?市南区以自身有力的探索给出了答案——借力大数据这双羽翼,实现大党建对基层治理的有力引领! 今年以来,市南区加大街道层级数字治理能力建设,对标先进地区浙江,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按照科学化、精准化的标准压茬推进规划拆分的数字化项目,倒排工期、协调转办、迭代升级,开发应用了街道态势感知平台、视频监控应用平台、汛情隐患综合调度系统、数据整合比对系统等一系列场景,大数据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一时携来满园春色,彰显出敏捷高效、智能精准的数字化时代效能。
用数据管理,构建“三融五跨”格局。市南区把八大湖街道作为推行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突破口,依托网格化数字管理平台,打造市南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八大湖指挥分中心,畅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入学、就业、就医、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的网格内办理渠道。“我们以楼栋为单位,形成了线上邻里互助圈,形成完备的智慧治理综合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借鉴浙江嘉兴经验,在构建协同闭环的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上,全区以八大湖街道为突破,构筑了一张全覆盖辖区的数字化大网格,每一个网格都有专职网格员,均配有iPad,每天实时更新各类数据,及时准确报送待整改点位。“全街道56个网格的具体范围以及网格内所有事项清单均可在线查看!”他欣喜地介绍道,网格员及时掌握居民诉求和生活现状,贯通行政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工作站,实现“收集—处置—反馈—评价”的闭环运行,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三融五跨”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
用数据决策,搭建“五线研判”平台。基层数据真实可靠是数据决策的基础,为此,市南区在平台搭建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人、地、物、事等基础数据的储备更新,借鉴浙江“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分析数据经验,整合“12345”、综治、智信、执法、政务邮箱集中网格指挥中心办公,现场综合研判鲜活数据,精准分析、综合施策、妥善处置社会关切,固化事前预警、事中研判,事后分析的研判路径,大数据已成为街道处理复杂问题分析下步形势的有效手段。
用数据说话,优化各领域资源整合质效。围绕夯实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的底座,市南区不断着力于以信息沟通构建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街道与松立集团合作,建设数字化智能停车场,将视频识别、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于城市静态交通治理。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过程中,整体协同各口数据,做到线上吹哨线下联动。高邮湖路社区作为全国先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通过数字平台实现辖区少数民族动态监管和政策帮扶,红石榴主题公园设置了互动语音和视听设备常态化普及民族知识。所有可视化可量化的重点事项,均可通过数据共治共建共享不断优化升级。
用数据服务,传递全方位民生保障温度。“买菜回来一‘刷脸’门就开了,有啥大事小事也能立刻知道。”年逾六旬的街道居民王大伯感慨系之,在八大湖街道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每个单元门安装了智慧门禁,通过智慧云屏,实现政策一键通达,抬头可见……街道借鉴浙江省应急厅做法,与锂电池能源公司共享数据,在开放场景免费搭建非机动车充电棚,共享锂电池行动轨迹,防止违规充电引发安全隐患。为实时掌握独居老人动态,为独居老人安装智慧水表;在居民家中和九小场所安装烟感和燃气报警器,通过数字平台实现联动预警。
“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数字化转型助力基层治理必将由点到面,渐次开花,不断优化数字化应用场景,赋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南区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南区要以大党建为统领,持续拓展基层治理的数字化应用的广度、深度,拓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公交、智慧养老等示范应用,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钱卓 )
责任编辑:李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