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海洋梦之队”称号!市长调研鼓励青岛涉海科研机构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优势。造就青岛海洋特色显著、海洋优势领先的背后,众多海洋院所在青集聚、发展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青岛筑梦海洋最大的底气所在。

10月18日,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带队调研驻青海洋院所,先后来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北海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走进科研院所展厅、实验室,与有关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科技研发、产业发展、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情况,鼓励大家进一步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推动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岛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雄厚的科研力量,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尤其是集聚了一批“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他们是青岛海洋科研队伍的领军者、王牌。

在青岛市第十三党代会擘画的城市未来发展蓝图中,“活力海洋之都”是城市愿景的组成部分,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是“引领型”发展导向的重要方面、是重点打造的“六个城市”之一。面向未来,深耕海洋将是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支撑、重点任务、关键路径。

雄厚的海洋科研实力,尤其是大批国字号高能级海洋科研平台,将成为青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最大确定性。

此次调研,市长勉励涉海科研院所:放大青岛海洋综合优势,更好发挥驻青科研院所作用,聚焦重点海洋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加强对接交流,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服务保障,全力支持驻青涉海科研院所高水平发展。”

01、“国字号”云集,托起海洋科研高地

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青岛最大的优势是海洋人才和海洋创新能力,而这很大程度上来自海洋院所、高校在青岛集聚。

作为我国著名的海洋科技城,青岛汇聚了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一流的海洋高校,拥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一所、黄海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等约30家涉海科研院所,涉海科研机构数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其中不乏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创新平台。

▲“科学”号科考船停靠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西海岸园区

此外,青岛拥有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全职在青涉海院士约占全国三分之一。这三项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

海洋高端平台云集,吸引了众多海洋人才来到青岛,从而带来了强大的海洋创新能力。今年,《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21》通过专家评审。《报告》显示,山东海洋创新综合指标位于国内第一梯次,青岛海洋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创新引领,推动青岛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目前,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中的34个行业在青岛都有布局,青岛船舶海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医药等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全球最大40万吨新型矿砂船、世界最大吨位“海上石油工厂”P70等世界顶级产品在青岛建成交付;全球最大的船级社及认证组织挪威船级社等入驻青岛国际航运中心;青岛成功获批并将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

近年来,青岛海洋制造业、海洋服务业、现代渔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一个个“新标签”不断蓄积着青岛经略海洋的内生动力。

当然也应该看到,从海洋经济整体情况看,青岛海洋科研的优势还未能充分转化为海洋产业发展的优势。海洋产业特别是海洋制造业发展还没有形成比较优势,现代渔业等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仍需进一步提质增效。

此次调研指出,要发挥驻青科研院所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把海洋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02、四家院所,“个性”鲜明

此次调研走访的四家涉海科研院所是青岛海洋科研力量的代表,他们深耕各自的领域,具备相当的号召力。

黄海所是我国成立最早也是目前实力最强的综合性海洋水产研究机构,在海洋渔业特别是海水育种业领域具有发展优势。在黄海所等众多科研人员的努力下,青岛成为我国藻、虾、贝、鱼、参五次养殖浪潮主导品种的研发地,引领了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

▲黄海所建设我国规模最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

青岛海洋种业在过去有成绩,在今天依旧有优势。目前,青岛集聚了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一批涉海院校,从事育种遗传研究的科研机构占全国约40%,在青科研人员、科研单位及培育出的水产新品种皆居全国第一。

把握住海洋种业的发展基础、优势,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平台,青岛将继续实现引领。

北海局驻地在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工作与青岛联系非常紧密。近年来,北海局发挥数据、装备、技术和人才优势,在海岸线修测、海域海岛保护、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海洋自然资源监督管理等工作中,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用海要素保障,服务涉海重大建设项目,支持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青岛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发挥驻青国家队应有的作用。

▲北海局所属小麦岛海洋环境监测站长期监测数据服务于青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距离北海局约两千米的海洋一所,与青岛的联系也比较紧密。近年来,海洋一所参与编制的《青岛市海岸带及海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服务青岛国土空间规划;今年,由海洋一所牵头申报的“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获批,成为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批批复的6个“海洋十年”协作中心之一,也是我国唯一获批的协作中心。该中心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将推动青岛进一步参与全球海洋交流合作,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智慧和方案。

青岛海腐所是我国专门从事金属腐蚀与防护的专业研究所之一。建所40多年,青岛海腐所承接了大量国家科研项目,取得了系列成果。其中,牵头完成的“材料海洋环境腐蚀评价与防护技术体系创新及重大工程应用”项目,建立了我国材料海洋环境腐蚀评价与防护技术新体系,有效提高了海洋重大工程及装备设施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位于小麦岛上的青岛海腐所(右下)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海洋腐蚀防护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在青岛,除中科院海洋所在海洋腐蚀防护领域深耕多年、是我国的代表之外,青岛海腐所在国内也占有一席之地。青岛海腐所的技术突破、成果应用,不仅对于青岛,而且对于国家的海洋工程装备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03、双向奔赴,进军深蓝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世界各国、各城市竞相把发展海洋作为战略要地的背景下,青岛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把“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作为未来五年重点打造的“六个城市”之一,把“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作为全力抓好的十个方面工作之一进行安排部署,将海洋发展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十年来,青岛立足丰富的海洋资源、雄厚的科研力量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海洋经济年均增速15%以上,海洋生产总值长期稳居全国第三。面向未来,如何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扩大优势?

坚持创新引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海洋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是青岛给出的一个答案。例如,青岛正加快推进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建设,集聚全国顶尖的海洋科研团队和人才,聚焦解决我国海工方向重大战略需求、海洋工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海工装备业发展。

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大海洋科技成果本地转移转化力度,努力把海洋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例如,青岛正在探索组建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青岛),现已得到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等驻青科研院校、相关区市及种业企业充分肯定及支持,目前正牵头组建蓝研院工作专班,加快推动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青岛)落地,打造我国水产种业高地。

加快数字技术与海洋科研融合,推动形成新的优势产业,青岛海洋院所也在谋划。其中,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海洋观测、海岛生态监测、智能船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是必须抢占的海洋高科技制高点。

目前,中国星网网络应用有限公司是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应用产业的“主力军”,北海局与海洋一所正在与其开展三方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和标准研究,提升海洋领域技术支撑能力,力争尽早在青岛落地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科技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可以看出,当需要担当起海洋突破性发展的重任时,驻青科研院所是一个离不开的选项,这也就是青岛在今天格外强调全力支持驻青涉海科研院所高水平发展的原因。

抢占海洋战略制高点,青岛还在通过推进驻青科研院所建设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更高能级平台,加速源头创新资源集聚和高效利用,不断增强自身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力支持驻青涉海科研院所高水平发展,充分发挥驻青涉海院所的优势力量,不断增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能力,促进更多海洋科技成果实现就地转移转化,把海洋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青岛将打开新的空间。

作者 | 勋祥      摄影 | 韩星、赵健鹏      编辑 | 疾风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如果您有意见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