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市场活水”!青岛印发实施方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这是一个事关青岛全局和长远、200万市场主体和1000万青岛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重大部署。

近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5个方面19条举措,进一步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优化市场环境,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放宽放开城镇落户限制、简化异地就医备案程序、积极申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浮山湾、台东、唐岛湾、李村、金家岭等商圈提档升级,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7万台、开展智慧商圈(商店)示范创建、建设“全市一个停车场”……

一系列举措力度大、集成度高、系统性强,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共同的指向就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市场是最稀缺的战略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优势与关键支撑。

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运转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体系建设一直摆在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作出部署安排。

近年来,青岛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推进市场设施建设,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建设等领域改革迈出积极步伐。在此基础上,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进行了全方位部署。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稀缺资源总是倾向于向更自由便利、配置效率更高、营商环境更好的地方汇聚。

破除藩篱、畅通梗阻、优化环境,激发各方面活力,近悦远来,青岛就将赢得更多机遇和更广阔未来。

1、完善制度,夯实市场之“基”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安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基础制度是高标准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的根基。《实施方案》提出,从四个方面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完善公平竞争制度。

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源泉,严格的产权保护是激发各类主体活力、释放发展新动能的深层原动力。青岛持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坚持规范提升、活权赋能、发展壮大三管齐下,全面激活农村资产、资源、资金。截至6月底,全市量化集体资产544亿元,确认集体成员491万人,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31亿元,居全省前列。这一做法经验在全国推广。

《实施方案》提出,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探索宅基地资格权保障和使用权流转、抵押、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健全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制度。研究制定集体股权继承、转让、有偿退出办法。

有效破除各种市场准入隐性壁垒,是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条件。在青岛,无论国企、民企还是外企,大企业、中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能够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享受政策红利,去除各类有形、无形的门槛,让企业对青岛“一目了然”,对未来“可预期”。

《实施方案》提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围绕企业开办、变更、注销全生命周期,持续推进证照“三联办”改革。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畅通企业跨区迁移路径。出台企业除名试点工作意见,建立完善市场主体强制退出机制。

公平竞争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能够促进市场主体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方案》提出,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防止排除、限制市场竞争。聚焦限定交易、妨碍商品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竞争典型行为。

制度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手握制度建设利剑,便能披荆斩棘,杀出一条路来。

2、打破藩篱,激荡市场之“流”

要素资源自主有序流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推进要素市场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关键环节。

《实施方案》提出,从五个方面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提升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发展知识技术要素市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土地是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依赖和利用的生产要素,而且其稀缺性更为显著。创新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是提高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实施方案》提出,健全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推进“标准地”出让,推行弹性年期、先租后让、租赁等土地供应方式。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劳动力是最基础最根本的生产要素,创新劳动等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意义重大。《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放宽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加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育扶持力度。完善职工和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制度。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畅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

资本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创新其市场化配置方式,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对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方案》提出,支持企业综合运用银行贷款、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力度。深化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合作,增强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功能。

知识、技术、管理是人类在实践基础上通过经验总结、科学研究等方式创造出来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创造中发挥重要作用。《实施方案》提出,鼓励高校院所多种形式建设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探索开展科技成果持股改革试点。组织开展技术经纪职称申报和评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问题。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数字机关建设行动,推出一批机关内部“一件事”一链协同应用和多跨综合应用。加强公共数据规范化管理与市场化运用,建设青岛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促进政企数据供需对接、有序流通和创新应用。

循环起来才经济,市场经济是动态而非静态的。打破藩篱,畅通渠道,让要素“跑起来”,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经济活力就足了,内生力就强了。

3、优化环境,拓展市场之“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市场之水奔流不息,关键在于有着源头活水。

市场环境和质量,是衡量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依据,也是滋养市场经济的源头活水。

某种意义上讲,城市间未来的竞争,就是发展环境的竞争。近几年来,青岛主动对标深圳等标杆城市,找不足,补短板,推新举,努力打造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让投资者和居住者满意的优良营商环境,形成了“引凤来栖”的强磁场。

《实施方案》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进一步部署,实施“政务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四大提升行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行“一事全办”点菜单式改革,推广行政审批中介超市“零费用”“零门槛”“即办式”准入模式。

质量标志着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有着优秀的质量传承和质量文化底蕴的青岛,是一座被制造业定义的城市,更是一座被质量和品牌定义的城市。因盛产品牌,素有享誉全国的“品牌之都”“工匠之城”美誉,制造业质量和品牌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实施方案》提出,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到2025年,培育500家以上高端品牌企业。实施“品质青岛”重塑工程,到2025年,动态培育新“金花”企业30家以上。实施“同线同标同质”,推动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接轨。

要素要流动、市场要循环,首先必须推动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今年以来,青岛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品质得到显著改善,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

《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到2025年,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7万台,累计建成5G基站3.3万个。建设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巩固完善县、乡、村三级寄递服务网络,打造农村寄递物流稳定畅通运转体系。积极申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争创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

新经济需要新载体,市场设施需要加紧迭代。《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浮山湾、台东、唐岛湾、李村、金家岭等商圈提档升级,开展智慧商圈(商店)示范创建。建设“全市一个停车场”,实现全市停车资源联网共享。加快推进“青岛港”智慧港口建设。加快推进青岛联通、青岛移动和青岛电信等6个省级新型数据中心建设。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通往高质量发展的“阶梯”。市场的“触角”伸向哪里,市场体系网络就应覆盖到哪里。攀梯而上,城市发展的视野将更加开阔。 

作者 | 观象君        编辑 | 疾风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如果您有意见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