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热评 | 幸福对话本

文/赵含章


周日秋阳暖煦,又到了每周探访特困老人的日子。在穿行了几条山村小巷,绕过了两棵葱茏大树后,我和三位大学生志愿者一起来到了登瀛社区的王爷爷家。王爷爷今年76岁,先天聋哑,一生未曾婚育,是崂山区在册的特困老人,也是志愿服务机构陪伴了5年的独居特困老人。这是我第一次去王爷爷家。在去的路上,我心里一直有个大大的疑惑:王爷爷是聋哑人,我又不懂手语,该怎么和他交流呢?


王爷爷带着沉默温和的笑容打开了贴满福字的院门。进入客厅,他招呼我们落座。随后,从墙上取下一个手提袋。袋子上印着“益同行——崂山区‘困境人群零危机’项目”的字眼。这是2020年崂山区被入围“全国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后启动的服务类救助项目。我们今天的探访也是项目的一部分。我所在的志愿服务机构,从5年前就开始每周一次对王爷爷进行探访。有了政府购买服务后,机构有了稳定的经费来源,服务对象人数更多了,服务地理范围也更大了。


王爷爷从袋子里拿出一个用塑料袋层层包裹的相框,照片是王爷爷和7个志愿者的合影,看样子是几年前的。他又拿出一个32K的笔记本,把本子翻到最后一页,也放在桌子上。领队的志愿者哥哥拿出随身携带的血压仪,熟练地给王爷爷量了血压。然后,哥哥拿过本子,写道:“爷爷,血压有点高,最近在吃药吗?头痛吗?头晕吗?睡眠怎么样?需要我们陪您去医院吗?”我瞬间明白了,5年来哥哥姐姐们就是这样和王爷爷交流的。当爷爷表示还可以,不需要去医院后,哥哥让新来的大一志愿者和我在本子上写字向爷爷介绍自己,一个姐姐写她来自东营,是黄河入海的地方,她怕爷爷看不懂,就画了一条河。


我做完自我介绍后,翻看了爷爷的记事本。厚厚的本子上,记录了从去年5月到今年10月间志愿者和爷爷的对话,有问候爷爷身体状况的,有问夏天家里有没有风扇的,有要毕业的志愿者向爷爷告别的……而从今天开始,我也成了爷爷幸福对话本上的一个小小志愿者,用这个本子开始了和爷爷相遇的缘分。这个对话本,是聋哑爷爷和爱心相连的幸福通道。


要离开王爷爷家了,我站在院子里,再看一眼这座由大块石条盖成的房子,鳞次栉比的红瓦房顶,明亮洁白的玻璃门窗,干净光亮的大理石地面,贴满福字的屋门。领队的大学生志愿者告诉我,除了每月特困补贴外,前段时间政府刚刚出钱帮王爷爷家修缮了房子,换了屋顶、门窗,连旁边厨房都整修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誉”,人低层的生存需要满足了,才会生发出对高层情感需要的重视。我想,王爷爷家“幸福对话本”的背后,是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做支撑的。(作者系青岛中学学生)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