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

即墨: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即墨一汽大众物流园。

■“酷特智能”个性化定制生产线。

2022年10月30日,即墨迎来撤市设区五周年。斯时,即墨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城市经济发展引擎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在山东走到新旧动能转换第五年的时候,即墨区按照山东省、青岛市工作部署,用数字和荣誉交出了亮眼答卷。

从数字上看,2021年,即墨区“四新”经济增加值实现486.18亿元,占比为33.47%;全区“十强”产业增加值实现795.35亿元,占比为54.76%。

从荣誉上看,即墨先后获评省政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专项评价先进区”、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五年奋进,五年探索,收获丰硕,经验和路径更是弥足珍贵。未来的即墨区将继续锚定“十年塑成优势”目标,强化政策引领、创新驱动、平台撬动、项目牵引,突出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在提供城市发展澎湃新动能的同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汽车产业新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智能机械手在焊接车身底板。

■一汽解放总装生产线。

淘汰落后产能,“壮士断腕”

2021年底完成青岛新源热电有限公司1号、3号机组关停;

2022年5月完成即墨区热电厂1号、2号机组关停;

2022年9月,随着最后一家涉及落后技术工艺装备企业的淘汰退出,即墨区所有落后产能全部完成退出,提前完成青岛市下达的“十三五”减排任务。

截至2022年6月底,即墨区2169处入海排污口全部整治完成,并通过省入海排污口信息管理系统销号。

新旧动能转换,即通过新模式代替旧模式,新业态代替旧业态,新技术代替旧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代替旧材料旧能源,以实现产业升级,实现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外延增长型向内涵增长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淘汰落后产能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近年来,即墨区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聚焦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高风险”落后产能,以水泥、煤电等行业为重点,实施环保、能耗、安全等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逾期未整改或整改未达标的,依法关停退出。

产能的淘汰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高风险的低端产能淘汰,目的是把“笼子”腾出来。落后产能淘汰,新动能培育,中间的时间差,就是“腾笼换鸟”的“窗口期”。对于经济发展来说,这个“窗口期”就是“阵痛期”。在经济遭受“阵痛”的时候,即墨更加湛蓝的蓝天增强了“壮士断腕”的信心和底气。

此前,《青岛市即墨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编制印发,围绕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压减煤炭消费总量、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深入推进VOCs全过程污染治理、强化工业源NOx深度治理、推进扬尘精细化管控、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加强监测和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健全综合管理机制等十个方面提出36条攻坚措施,打出治理大气污染的“组合拳”,力争通过5年持续攻坚,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即墨区PM2.5达到了3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了11.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82.1%。

■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第100万辆整车下线。

■泰睿思微电子生产车间。

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凤凰涅槃

新动能,不是另起炉灶,不是从头再来。作为纺织重镇、商贸重镇,千年商都的即墨,聚焦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把传统生产工艺、设备、产品改造成新动能,通过技改创新、信息化赋能等手段,让传统动能成为新动能、焕发新活力,实现企业的“凤凰涅槃”。

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工业赋能,即墨区加快推进纺织服装、市场商贸、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在纺织服装产业方面,即墨已形成棉纺、针织、印染、服装加工等较为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拥有规模以上企业77家,2021年实现产值123.9亿元,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储备库。同时,童装产业发展迅速,年产各类童装3亿件,产值占青岛童装产值的90%以上,被评为“最具品牌潜力产业集群”。即墨区先后获评“中国针织名城”“纺织行业创新示范集群地区”“中国童装名城”“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等称号。

在市场商贸方面,即墨区成为抖音平台卫衣销量TOP1;国际商贸城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自试点开展以来,累计各类主体备案突破1000家,累计出口额突破200亿元。

在现代物流业方面,日日顺物流建成国内首个大件物流智能无人仓、进入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菜鸟智能骨干网、中通物流投入运营。

在现代农业方面,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引进瑞克斯旺科研中心、韩国农友蔬菜育种研究所等重点项目,初步形成500多类蔬菜、花卉种子研发、培育、销售、展示一体的产业链。

在现代金融业方面,创投风投机构加速集聚,直接融资实现新突破,云路先进材料科创板上市,创新奇智香港主板上市,全区上市企业达8家。

■即墨服装批发市场,根禾服饰销售员在直播销售。

■即发集团智能信息平台RFID车间产品检验终端。

培育发展新动能,“新引擎”变“强引擎”

如果说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稳定了即墨经济发展基本盘的话,那么新动能的培育,则是经济发展的增量和未来。

近年来,即墨区将汽车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等产业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等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日俱增。

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在迈向千亿级集群的同时,入选全省25个特色产业集群,已形成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奇瑞汽车青岛基地四大整车龙头带动,涵盖底盘系统、汽车电子等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奇瑞乘用车基地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车间完成主体建设,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建成投产,整车产量突破百万大关,上汽赛克供应链平台落地运营。即墨还新引进航天模塑等产业链项目16个。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聚力提升方面,即墨引进建成创新奇智、惠科等重点项目40余个,创树了一批全国领先的技术成果和高新产品。创新奇智助力打造人工智能生态圈,影创科技推出以“JIMO”命名的新一代混合现实智能眼镜,360产业物联网、虎视传媒中国总部等项目集中落户;惠科半导体产能不断提升达到20万片/月,打造国内单体产能做大的新型功率器件生产基地。

同时,即墨生物医药产业筑牢新高地。百洋制药打破糖尿病用药国际垄断,实现即墨药品终端制剂产品出口的零突破。蓝谷药业引入海藻植物软胶囊、褐藻多糖硫酸酯等多项技术,海洋科技谷仓储、车间、科普科创中心等主体已封顶,大医精诚正在调试设备,洋参果冠心片、赤藓糖醇、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中心等11个医药健康产业项目尚在对接洽谈中,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医药种植基地等产业板块也在加快建设。

另外,轨道交通产业乘势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也在拓展发展空间,将成为即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即墨的汽车制造、纺织服装、商贸物流、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生物医药六大主导产业集中发力,乘着撤市设区、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机遇,优势主导产业持续壮大,新兴产业全面起势,重点企业加快成长,活力宜居幸福现代化新区建设驶上快速路。(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通讯员  刘耀泽  王磊)

本版图片均由“发现即墨之美”全国网络摄影大赛组委会提供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