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云端开幕,将持续到11月9日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3日讯 今天,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第七届)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线上云展(以下简称“海科展”)开幕。包括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天津大学、四川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头部涉海科研机构、涉海企业在内,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家参展单位“云”聚青岛,带来了约2500件海洋科技领域的创新产品。

据悉,此次云展将持续到11月9日,在此期间,主办单位将组织30多场新产品推介会、技术转移成果发布等活动,为国内多个突破“卡脖子”技术的自主研发产品提供展示的舞台,寻求应用的空间。

借VR手段打造线上3D展厅,12大展区覆盖海洋细分领域

此前,海科展一直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除了一年一度的线下活动以外,线上平台365天对外开放,为参展商提供常态化的沟通对接渠道,目标是打造“永不落幕”的展会。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会展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作为海洋科技“风向标”的海科展也无可避免。但得益于多年通过线上平台积累的办展经验,从去年开始,海科展便完全通过线上平台“海科云展”举办展会,打造了一个集海科展官方网站、官方微信、云端展台等渠道于一体的网络空间,无论是参展商还是普通观众,都可以在线走进海洋科技的世界。

今年,海科展借助VR手段对线上云展平台进行了升级,把青岛国际博览中心“搬”到线上,打造了一个3D展厅。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端身临其境地“逛”展,展区的分类也较往年进一步细化,数量进一步增加到12个。

这12个展区分别是海洋探测技术展区、海洋信息技术展区、海洋养殖技术展区、海洋分析检测技术展区、海水淡化技术展区、海洋船舶技术展区、海洋能源技术展区、海洋救援技术展区、海洋新材料技术展区、海洋生物技术展区、涉海科研院校、港口码头自动化技术展区,几乎涵盖了海洋科技所有的细分领域,每个展区内都展示着行业内细分的技术和产品,真正是一个“大而全”的平台。

参展产品较往年增长50%

据悉,今年有2500多件展品参加海科展,数量较往年增长超50%。其中海洋探测设备超500件,水下机器人、无人潜航器超200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超1500件。

与往届一样,今年,也有不少海洋领域的突破性科技成果在海科展发布。武汉亿纬储能发布了国内最大船用单体电芯储能电池,单只电池壳储存1.792kWh能量,循环寿命超过12000次;前段时间海试成功的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深海铺缆机器人在线参展,具有国内首创的大水深智能作业能力,可以进行水底行走、悬浮机动、精准导航定位,能在1500米水深的海洋中进行人工无法完成的海底光缆、电缆、管道等铺设作业;宁波博海深横研发的SW-375高分辨立体成像声呐是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具有功耗低、体积小、使用方便、成像质量高等特点,也在海科展亮相。

此外,云展平台的首页设有推介会、展商大厅、展品推荐、供材大厅、名片墙等常态化功能入口,为通过海科展“云”聚的参展单位打破了展示、沟通和对接的屏障,打造了一个全天候的自主对接场所。

在线举办不仅避免了疫情的风险,更是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接下来的一周,500家参展单位将“云”聚青岛,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

以“科技经略海洋,创新实现梦想”为主题,海科展背靠青岛这座海洋名城,与全国海洋领域前沿科技“一期一会”,已经到了第七个年头。在往届“嘉宾名单”中,下潜到10619米的“海燕”水下滑翔机、可观测1万米海底的地震数据宽频带长周期海底地震仪、全球体积最小的三维前视声呐、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条完全国产的深海低噪声毛发阻尼阵列等屡破行业纪录的设备都在这里做过展示,其中有不少更是把海科展当成公开亮相的“初舞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