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绽放篇⑥|触摸青岛手造,共享精彩非遗

非遗,不应该只躺在名录里。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也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精神。

“青岛手造”非遗集市以青岛首届手造节为契机,在2022年“中国旅游日”青岛分会场举办,为传统文化的交流、展示、传承、发展打造了一个创新平台,也为大众构建了一个感受传统之美、生活之美、匠心之美、技艺之美的精神场域。

只有让传统手艺走进人们的生活,让青岛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非遗手造才能真正“活”起来。

即墨花边、平度草编、锔艺、老沧口糕点、核雕、锦贝传说……这场集市既有各区市代表性非遗,又有民间代表性手工艺作品,在各类青岛手造中,既可以看到历史的沧桑,也能看到岁月的变更。这其中无数的手工匠人,没有执着于百年不变的传统工艺,而是选择勇于开拓创新,将经典发扬光大。

非遗手造的登场亮相,既展示了青岛独特丰富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提升了青岛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传承人们提供了一次交流互动、学习切磋的宝贵机会,更是传统手造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又一次探索,开辟了非遗文化连接现代生活的有效路径。

手艺之美与传统文化的交织,古人智慧与现代工艺的融合,这是手艺人的执着与坚守,也是传统非遗融入当今时代的必经之路。

手造集市不仅催生很多新模式,也构筑了手艺人、制造商、平台方、消费者连接的生态圈,使非遗产品从“零散化”向“品牌化”转变,极大满足了当下社会的呼唤与旺盛需求。如果说线上集市架起了手艺人和消费者的桥梁,那么线下的集市则建立了手造与都市的情感互动。将产品做成文化,把制造与消费衔接,手工艺术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打开人们的生活空间。

非遗手造是浩瀚历史的沉淀,是岁月刻下的印记,它并不需要太多仪式,当我们放下匆匆的脚步驻足,聆听,观看便是一次传承。(智慧青岛记者 杨旭彤)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