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报快评 | 虚拟现实,开启新时空

王学义

在虚拟现实的舞台上,青岛正站上“C位”。11月12日,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揭牌;11月15日,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内的首个开工项目——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一期所涉及的四栋单体建筑全部封顶。虚拟现实产业,将为这座城市开启发展新时空。

虚拟现实是一条万众瞩目的“新赛道”。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虚拟现实融合应用了多媒体、传感器、新型显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数字感知技术,包括VR、AR和MR等多种形式。在数字经济时代,虚拟现实应用广泛,近年来更是进入新一轮爆发期。众多国际知名科技企业纷纷布局,国内的南昌、北京、上海、成都等多个城市也展开角逐。《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预计,2025年国内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2025年有望带动万亿元市场规模。而在这条“新赛道”上,青岛已占得先机,无论在产业、研发、项目资源,还是在资本集聚等方面,都占据了一定优势。

要充分利用这一先机,为千行百业赋能,为城市发展增能。虚拟现实成为焦点,主要原因在于其赋能百业的突出作用。从全球来看,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医疗、教育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制造业是青岛的立市之本,文化旅游也占据重要地位,相关产业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当此关头,要进一步做好应用融合,利用虚拟现实的赋能作用,重塑发展新优势。同时,虚拟现实作为青岛“十大新兴产业”之一,也可以直接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比如,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围绕硬件、软件、应用、内容制作等相关主线,签约落户了一大批重量级项目。

要不断增强产业创新与供给能力,勇担国之重任。近年来,我国虚拟现实产业迅速发展,技术不断突破,初步构建起自己的生态体系,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内容形态单一、硬件性能不足等,业内将之简称为“用贵笨视晕传知”。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对今后进一步增强虚拟现实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等举措进行了规划与布局。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岛要充分发挥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的作用,坚决扛起国之重任。目前,全国约70%的虚拟现实科研力量汇聚崂山区,包括该领域领军人物赵沁平、张军等两院院士及外籍院士48人、泰山学者及产业领军人才258人。要努力把“第一资源”转化为“第一动力”。加快建设以歌尔、Pico等产业链龙头企业为依托、多主体协同、机制灵活高效的创新体系,发挥不同主体互补优势,加大力度突破产业瓶颈。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澎湃,谁抓住机遇,谁就能挺立潮头。面对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战略窗口期,我们要顺势而为,引领变革,为“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