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金融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前十月新增本外币贷款2466亿元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22日讯  观海新闻记者自今天下午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市金融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引领,着力抓好金融政策传导和金融服务落地,扎实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各项重点任务,金融主要指标快速增长,金融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在应对疫情助企纾困、稳住全市经济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金融产业发展稳中提质,有力支持全市经济稳定增长。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锦玉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741.7亿元,同比增长6.4%,高于GDP增速2.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10.7%,是去年同期3.1倍;1-10月份,金融业实现税收203.9亿元,占全市税收比重为14.2%,金融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显著提升。一是存贷款稳定增长。截至10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24740亿元,同比增长12.04%,高于全国1.6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365亿元,新增存款超过去年全年总量。本外币贷款规模在全省率先突破2.6万亿元,贷款余额达26556亿元,同比增长11.38%,高于全国0.8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466亿元,占全省比重为21%。本外币存贷比达到107.34%,高于全国、全省24个和22个百分点,资金运用充分,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二是直接融资稳定增长。社会融资结构持续优化,前10个月,全市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行债券等各种形式实现直接融资2872.76亿元,同比增加292.7亿元,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三是保费收入稳定增长。出台支持航运保险业务发展政策措施,持续发挥保险经济社会“稳定器”作用。前10个月,全市保费收入437.9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保险累计赔付支出140亿元,累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超47万亿元。

服务实体经济精准有力,强力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全市金融业聚焦金融政策传导和要素保障,有效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支持稳增长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出金融服务保障疫情防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振兴、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创新建立银行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评价机制,激发信贷供给积极性。全市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前十月新增企(事)业单位贷款2306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增量,占全部新增贷款的93.5%,新增贷款更多流向实体企业。

全市金融机构还加大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力度,前十月普惠小微贷款新增402亿元,同比增长26.2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5个百分点。我市还发挥地方金融组织灵活、高效、面广的特色优势,以支农支小为重点,各类地方金融组织累计为社会提供融资支持超1000亿元。鼓励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不断扩大普惠业务规模,政府性融资担保余额较年初增长157.4%。

招商引资精准有力,加速聚集优质金融资源也成为青岛金融业的一大亮点。今年以来,36个重点现代金融产业链项目到位内资252.4亿元、外资6亿美元,均居24条产业链招商引资前列。

今年以来,恒丰理财开业运营,意才证券报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青岛银行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42亿元,陆家嘴信托、海尔消费金融分别增资14亿元和5亿元,光大理财产品规模超过1.2万亿元,法人机构实现做优做强。国盛资盈、上合双循环等百亿元基金落地,QDLP跨境投资试点机构扩大到14家。全市在中基协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和管理规模分别突破2000只和1800亿元,两项增速持续保持全国前列。私募基金管理人户均管理规模4.34亿元,同比增长31.5%,在山东现代金融(私募股权)行业领军10强中,我市占据6家,本土创投机构实力不断壮大。

今年以来,我市还将推动企业上市作为金融助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建立企业上市合规证明工作专班、上市和拟上市企业“白名单”等十项工作机制,企业上市生态持续优化;深化与各交易所务实合作,落地北交所山东省首家服务基地,与上交所、深交所合作在青举办资本市场培训活动;对重点拟上市企业开展“一对一”问诊把脉,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进程。截至目前,新增创新奇智、泰德股份、科捷智能、国新健康等上市及过会企业12家,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78家,稳居全省首位。精准建立442家重点拟上市企业后备库,目前全市在证监会及交易所待审企业12家,在证监局辅导企业20家,形成上市梯队良性发展格局。(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军)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