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〡上海:做好城市治理“绣花功夫”,一网通管,精细治城

城运大脑“一朵云”、数据传输“一张网”、联勤联动“一块屏”

上海:一网通管 精细治城

常住人口超2400万、市场主体270多万、轨道交通运营里程700多公里、电梯24万余台、建筑总量13亿多平方米……面对超大的城市管理基数,上海正在摆脱传统的管理方式,紧抓城市现代化治理“牛鼻子”,以升级建设“一网统管”系统为抓手,通过综合运用数据汇集、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建设城市安全和管理平台,走出了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的营商环境,也要有一流的运行能力。随着“一网通管”向2.0版不断升级,上海正着力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目标,更加智能、更加精细的城市治理“绣花功夫”,也成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城运大脑“一朵云”

汇聚多部门“神经元”,形成一张“上海数字孪生地图”

日前,青浦区服务保障进博会前线指挥中心,视频智能应用系统更新了一条线索。信息显示,在诸光路与盈港东路交叉路口,发现行人乱穿马路,一旁的图片框里显示的,是做出这一判断的监控画面截图。收到这一信息后,工作人员立即进行确认,并调度最近的联勤联动工作站前往核实处置。五分钟后,管理平台的大屏上,出现编号为80030259队员的实时定位,通过他随身佩戴的记录仪看到的实时画面也出现在大屏上。

摄像探头自动发现,自动派单到对应的处置人员,处置完成之后会通过摄像头自动结案。这一不经意的治理细节,只是保障第三届进博会8平方公里重点区域内“一网通管”的一个小应用。

超大城市运行,突发事件、复杂问题多,需要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运行体系。从2019年开始,上海市公安、住建、应急管理、大数据中心等多个部门,联合建设了上海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系统。两年的时间,路灯、消防栓等1495万个城市部件、2.68万公里地下管线、5000多个建筑工地、1.4万多个住宅小区、3000多处历史保护建筑……这些城市管理中的难点、堵点、痛点、盲点,通过智能预警手段,结合无人机、高清摄像头等先进设备、智能感知端,依靠水陆空88万个“神经元”,形成了一张“上海数字孪生地图”。

站在大屏幕前,不仅有实时更新变化的城市实有人口、空气质量指数、市内交通客流量、全市供水量负荷、水质达标率,地理位置亦成为“身份证号码”,连接“在线”即可实现有效感知,包含“客流监测分析”“套牌车核查”“渣土车未盖顶预警”等一系列智能化城市应用场景,实现了从预警到处置的闭环管理,成为上海城运大脑的“一朵云”。

数据传输“一张网”

打通信息“孤岛”,赋能城市“智能体系”

七八月份是上海雷雨频发的时节,那时于商汤科技采访时,有一个细节格外清晰。相关人员介绍,上海如果遇到雷电、大风天气,“双黄”预警会即刻出现在上海市民手机上,而在“一网统管”城运系统上,一张实时更新的防汛中央地图也会汇集157个水位监测点、550个雨量监测点和26个气象采集点的数据信息。此外,1418个排水泵站,2.68万公里地下排水管网,64个易积水点,1.4万个小区以及百余个防汛队伍,也通过物联网相互连接,这让防汛决策更加科学。

能做到如此精准,靠的是大数据汇聚传输的“一张网”。记者了解到,对应86个一级指标,上海“一网统管”系统整合接入了包括公共安全、绿化市容、住建交通、应急民防、气象卫健等数十个单位系统,共享数据量超过25亿条。例如,除水务外,上海气象部门推出智能气象插件,提升灾害监测数据回溯分析和风险早期识别能力;上海市卫健部门将“上海健康云APP”平台接入城运系统,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巨大作用;上海市住建部门将16个区8600多栋高层幕墙纳入“一网统管”,为一块块玻璃建设好“数字地图”,守护市民的“头顶安全”。

通过联通、整合跨部门数据,城运系统形成了良好“生态”,打通信息“孤岛”后,数据“开口”说话,智能治理的成效也在过去不久的国庆黄金周中大显身手。

10月2日18时,超过8.1万人同时驻足外滩滨水区,刷新了疫情以来外滩滨水区的瞬时客流纪录。人流量大,但城市运行总体平稳有序,背后则是一张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网”正一刻不停高速运转:上海在长假期间首次全面运用实时数据动态指挥城市运行, 48个部门的179个系统、710个应用,对城市运行管理实时数据交换、分析和形成闭环处置,全力发挥“一网统管”线上线下协同联通作用。

联勤联动“一块屏”

由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倒逼线下流程全面优化

遍布上海的“神经元”,正在成为百姓生活有序安宁的数字卫士,但线上只是手段,关键是线上联通与线下处置协同,在“一块屏”形成闭环管理。在这一点上,上海市、区、街镇三级城运系统也已经陆续上线。

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介绍:“‘一网通办’的建构‘设想’,是借助三级城运系统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以线上的数据流、管理流,倒逼线下业务流程全面优化和管理创新,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

于是,上海市明确,市级平台要为全市“一网统管”建设提供统一规范和标准,完善全市性重大事项现场指挥处置功能;区级平台要发挥枢纽、支撑功能,强化本区域个性化应用的开发和叠加能力;街镇平台要对城市治理具体问题及时妥善处置,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联勤联动。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CEO汤奇峰表示,城市“一网统管”的核心是数据和融合,而在这超大城市“一张网”的背后,政府和企业的力量正在聚拢。据悉,上海“一网通管”经过近两年运行,已经从1.0版逐步向2.0版升级,除了一些企业开发的玻璃幕墙监管、建筑垃圾监管、水管家、电管家、智慧厕所管理系统、公交站厅智能监管等进入平台,包括商汤、云从、旷视、依图、大华、海康威视、新联伟讯等近30家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的企业,也加入了该平台的建设,加速场景应用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如今的上海街头,红绿灯不再只是“灯”,它能自行感知、收集数据,给出信号控制的最佳方案,即“走向精准预判”。这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一种治理模式的重塑,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上海正在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沪记者 胡相洋)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