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于青岛足球来说,是个丰收年。海牛时隔九年重返中超联赛,第三次获评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省运会取得历史最佳成绩,青春球场即将投入使用……
展望不远的将来——至2025年,青岛将重点打造1到2支中超球队;积极申办世俱杯、世界杯等重大国际赛事;全市经常参与足球活动人数达到80万;足球教练员达1500名……
这些重点目标和任务,清晰地体现在11月30日出台的《青岛市“十四五”时期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
《方案》从10个方面、47项内容上,对青岛“十四五”时期深化推进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目标规划和任务分工。
《方案》总体目标明确:到2025年,青岛足球事业改革发展要取得明显成效,走在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前列,成为青岛体育强市建设的标志性事业;足球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行政部门和体育社团形成“双轨驱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1.5块,年度各级赛事不少于5000场,全市经常参与足球活动人数达到80万(青少年40万)……
“青岛第三次入选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既是肯定也是期待,既是荣誉也是责任。青岛足球的振兴崛起,关联着中国足球的崛起振兴。”
对于方案的出台,青岛市体育局局长车景华表示,“青岛较早地出台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方案,体现的是青岛作为足球之城的责任和担当,体现的是一种再也等不起的迫切和激动。青岛应当通过重点城市建设,夯实足球发展根基,擦亮足球发展品牌,为中国足球的振兴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积极申办国际大赛,擦亮足球发展品牌
卡塔尔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四年一届的世界足坛盛会,点燃了球迷们的热情。
在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冬奥会等世界顶级体育赛事情况下,在家门口看一场世界杯比赛,就成为中国球迷特别期盼的事情。
拥有良好硬件设施、丰富承办大赛经验和红犼足球氛围的青岛,也有理由去憧憬那美妙一刻的到来。
“申办世界杯足球赛已写入《中国足球事业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作为重点工作持续推进,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愿望一定可以实现。”此前,做客《民生在线》的车景华就曾如此表示,“青岛作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拥有良好的足球基础和群众氛围,未来将会积极申办各级各类国际高端足球赛事,助力青岛足球事业改革发展,打造‘足球名城’”。
《方案》明确提出“积极申办世俱杯、世界杯等重大国际赛事和中国足协系列赛事。依托青岛地缘和区位优势,创办上合组织国家、东亚国家地区中老年、成人、青少年足球赛事和电竞赛,增进交流,提高水平。至2025年,打造1-2项具有国际影响力或全国知名的足球品牌赛事;按年度举办的各类足球赛事不会少于5000场。”
赛事的举办,离不开软硬件建设。在硬件方面,至2025年,全市各级各类足球场地也将达到1500块。其中,标准足球场地将达到260块,可承接职业联赛体育场达6座,足球训练基地达4座,将有效满足承接国际高端足球赛事及国内高水平赛会制比赛需要。人才培养方面,足球裁判员总数在2025年时将达500名,足球教练员达1500名,比赛监督、裁判监督达100名,足球专业人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青春足球场
在增强足球产业发展动力、开发足球周边产品方面,将做强足球制造业,扶持培育高新技术足球企业发展,鼓励研发生产本地优秀足球产品。至2025年,重点培育或引进足球相关龙头企业5家,培育足球制造业品牌3个。
2、大力推动女足发展,提升职业足球竞争力
10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财政部等单位联合下发《中国女子足球改革发展方案(2022-2035年)》,提出“将女足打造成为中国足球的一面旗帜,引领带动中国足球的振兴。”
在此背景下,《方案》对于青岛女足的发展也提出了明确的思路。针对女子职业足球特点,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支持职业俱乐部建立职业女足队伍,探索政府、企业、高校共建女子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合作模式,完善政府支持与社会力量参与的女足股份制发展机制,加强女足后备人才培养,实现女足俱乐部长远健康发展。至2025年,组建1-2个女足职业俱乐部。
▲女足将成为青岛职业足球新亮点
目前,市足管中心已经开始了女足队员的选拔工作,组队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明年,一支中超(海牛)、一支中甲(青春岛)、一支中乙(红狮),下赛季青岛将拥有三支遍布三级职业联赛的球队。而正在筹建中的青岛女足、正在为冲超做积极准备的五人制足球队,会让青岛职业足球实现真正意义的“大满贯”。
在提升职业足球发展水平问题上,方案也给出了答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补贴补助、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对俱乐部的投入机制。鼓励更多国有、民营等资本投资俱乐部,优化俱乐部股权结构。至2025年,重点打造1-2支中超球队,使职业足球成为城市精神的载体和文化名片。
▲海牛训练
11月28日,青岛海牛队时隔9年重返中超。俱乐部投资人乔伟光就曾表示,足球俱乐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成为了职业联赛的核心变革与崭新方向。目前,中超联赛中的山东泰山、浙江队、河南嵩山龙门、沧州雄狮等俱乐部,已经完成混改,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重返中超的青岛海牛俱乐部,目前正在各方努力下,积极推进混改。告别单一投资人时代,进入多元化、混合所有制时代的青岛海牛,即将出现在球迷面前。
3、搭建“四位一体”系统,解决足球人才培养
青少年的足球水平高低是这项运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评判一座城市足球运动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青岛在培养足球青少年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往的各级国字号梯队中都不乏青岛孩子的身影。如何将这样的传统保持并放大,在《方案》也有重点提及。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青岛市培养输送至各级国字号队伍的运动员56名,输送职业俱乐部185名,男足代表队包揽24届和25届省运会全部冠军,U13男足代表队勇夺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冠军。
▲青岛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现场
根据《方案》规划,在青少年足球发展过程中,将建立校园、专业、职业、社会“四位一体”的足球人才培养系统。深化体教融合、推动男女足协同发展,实现项目普及、人才培养、竞赛组织、注册管理等“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促进青少年足球普及与提高全面协调发展。
在校园足球方面,各级学校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支持足球专业资源进校园。同时完善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优秀社会足球指导员等足球专业人才兼职校园足球授课制度。鼓励社会力量通过与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建足球学校、组织高水平运动队、派驻专职教练员支教、举办训练营等方式,支持校园足球发展。
今年青岛市就将建立市、区(县)两级青训中心,统筹配齐高水平专业教练员,发掘和培养有潜质的足球青少年人才。年底前,至少组建U10-U15六级足球精英梯队,并在今后的全国性青少年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蓬勃发展的校园足球
未来还要大力推动社会足球青训机构的发展。至2025年,全市社会足球青训机构要达到30个。完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建立由足协、体校、学校、职业俱乐部、社会青训机构等队伍参加的统一竞赛平台,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体系,建立“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解决足球人才升学断档等问题。
4、80万人常年“踢球”,万人拥1.5块足球场
青岛是一座足球历史悠久、足球文化深厚、足球人才辈出的城市。“足球之城”向“足球名城”迈进,自然还是要发挥群众足球的力量。
《方案》对“推动社会足球蓬勃发展”,也提出了诸多针对性措施,其中提及大力普及足球运动,至2025年,建立覆盖不同年龄段、年度常态化的“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社会足球联赛体系和覆盖全市所有区县、草根球队广泛参与的社会足球杯赛体系。全市经常参与足球活动的人数达到80万(青少年40万)。
▲青岛首届企业职工足球联赛
让足球向基层发展,成为推广“草根”足球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县域足球、社区足球和乡村足球发展。鼓励机关、事业单位、街道(乡镇)、社区(村)和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等社会各界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组建俱乐部和区域性非职业足球联盟,广泛开展足球“进社区、进园区、进乡村、进军营”等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足球赛事,实现业余足球队、基层足球组织和足球人口的稳步增长。此外,在构建社会足球指导服务体系、完善社会足球激励机制、建设社会足球发展示范点等方面,《方案》也给出了明确的实施办法。
踢球的人越来越多,还要解决“去哪儿踢”的问题,青岛将通过扩大场地数量、建设专业场馆、加大开放力度,让足球场地设施“贴近社区”“举步可就”。至2025年,全市各级各类足球场地达1500块,届时,千万人口的青岛,将实现每万人拥有1.5块足球场的目标,人均场地占有率居全国前列。
▲上实足球场
足球是全世界第一大运动,表达的是拼搏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足球运动的真谛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人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抓好足球,能够培养全社会足球文化,让积极向上的足球文化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是一个“称号”,入选是一种荣耀。取得“称号”的青岛已和“足球”绑定。细化的方案将成为今后几年城市足球发展的新作战图。
毋庸置疑,带着青春活力、热血激情、自强不息、团结进取,带着嘱托、厚望与发展使命,青岛能够借助足球的力量,持续燃放体育激情,炫动健康生活,谱写体育事业和城市发展崭新篇章。
作者 | 许诺 摄影 | 王雷 编辑 | 疾风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如果您有意见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