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海牛俱乐部投资人乔伟光:打通青训培养最后一环,足球更需要“工匠精神”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7日讯 青岛海牛时隔9年重返中超,最开心的莫过于俱乐部的投资人乔伟光。从2013年黯然降级暗下决心“我们一定会回来”;到2022年重返中超后豪言“回来了,我们就不想回去了”,3312天的酸甜苦辣,他比其他任何人感受得更多。接手青岛足球19年,这个青岛汉子背负了太多太多。如今青岛足球重返中国顶级职业联赛舞台,作为俱乐部的投资人,乔伟光也终于可以坐下来,打开心扉,畅谈一下他的足球故事。

回顾:从热爱变成一种责任

在11月28日海牛队冲超的第二现场,乔伟光特意穿上了9年前降级时的那件球衣。当球队重返中超那一刻到来,他发自内心地喊出了一句“回来了,我们就不想回去了!”很少有人知道,回到办公室的他,痛哭失声。不同于九年前在工体那次落泪,这一次避开众人的泪水,饱含了九年的隐忍,九年的艰辛。此时他的心中,更多的是感谢。“感谢市委市政府,感谢集团各位股东,感谢媒体、球迷。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关注,海牛也不会有今天。”

2004年,因为单纯对足球的热爱,乔伟光正式进入中国职业足球。“我们有过高光时刻,连续征战顶级联赛九年、取得过中超第六的队史最佳战绩……但也有低谷,从中超一路掉到中乙。”19年间,乔伟光对于足球更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他说,他更深刻地认识到,青岛这座足球城,需要一支顶级联赛的球队。“青岛人的性格就是不服输,少说多做。球队降级时,我说过会回来,再难我也要坚持下去。用了9年时间,我当年的承诺终于实现了。在这期间,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海牛队并不属于我个人,也不仅仅属于中能集团,他属于这座城市,属于青岛人民。而无论是我,还是中能集团,只是为青岛做了一点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回顾过去,在乔伟光看来,2016年是最难。彼时企业正处于转型期,股东们曾一度找到他,质疑对足球的持续投入,完全没有回报,该及时止损。面对股东的质疑、朋友的规劝、极个别球迷的谩骂,乔伟光不为所动,“‘爱之深,责之切’,在我看来,极少部分球迷对我个人和中能集团的不满,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虽然有时心里会感觉委屈,但我不想去解释。我只希望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在乔伟光眼中,大部分青岛球迷,从心底还是爱着这支球队的,“有一次打车,遇到司机是球迷,坚持不收我的车费;在饭店遇到球迷朋友,听到他们几句鼓励的话,心里就会很温暖。想想九年前降级时,近千名青岛球迷在工体的呐喊,我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在冲超成功那一刻,回忆起往事的乔伟光,把所有的辛酸苦辣,都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收获,“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难。挺过来,都是美好的回忆。同时也让我明白,搞足球更需要工匠精神,对于事业的坚持、对于细节的精益求精、对于目标的执着和创新。只要用心去做,肯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目标:三年立足中超,再图发展

活着,对于身处寒冬中的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来说,已经成为了第一要务。随着足球金元大潮退去,海牛这个当年中国职业足球的先行者之一,几经沉浮重回顶级联赛,无疑为中国足球带来了清新活力。

以目前海牛队人员构成来看,想要保住中超资格,难度不小。保级,依旧是他们下赛季的主要目标。“我们希望用三年的时间,在中超联赛站稳脚跟的同时,锻炼年轻队员,让他们尽快担起球队的大梁。”对于明年的中超联赛,乔伟光如此介绍说。针对近几年职业球队的退出潮,足球俱乐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成为职业联赛的核心变革与崭新方向。目前,中超联赛中的山东泰山、浙江队、河南嵩山龙门、沧州雄狮等俱乐部,已经完成混改,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重返中超的青岛海牛俱乐部,目前正在各方努力下,积极推进混改。告别单一投资人时代,进入多元化、混合所有制时代的青岛海牛,不久将出现在球迷面前。“同青岛,共荣耀,这是今年俱乐部提出的一个口号。海牛想要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他,让他真正成为青岛足球城的一面旗帜。”

让乔伟光更有底气的,还是海牛青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中国职业足坛演变成了烧钱大战时,海牛人却选择坚守初衷,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青训上。“毕竟,中国足球的振兴还是要靠人来完成。青训,相较于烧钱买队员提升球队实力,时间长、不可预测的东西更多、投入也不小,但这却是足球发展、提高的根本。”在乔伟光的直接领导下,俱乐部的青训一直按照中超俱乐部标准配置梯队,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克罗地亚等欧洲青训发达国家的教练团队,来为梯队指导、服务。

连续两年,海牛都是五个年龄段梯队集体亮相中国足协的全国U系列赛事,2021年U16跻身全国前十六,U19取得全国前六的成绩。今年U13、U15以冠亚军身份从青岛赛区突围,U17、U19、U21凭借俱乐部过硬的青训实力直接获得全国赛事入场券,其中U19梯队全国进入前十,U21联赛也已经打进了前八。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中国足协的U21联赛,被视为各家俱乐部后备力量的试金石,青岛海牛在有鲁能、广州、亚泰的死亡之组中突围成功,而且是小组第二,甚至压倒了公认的青训大户鲁能。要知道,这支海牛队是本次比赛平均年龄最小的球队之一,其战术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得到了中国足协的高度评价。

时至今日,王韬、李苏达、郑传辉、邢福等十余人进入各级国字号球队,这成为俱乐部良性发展的注脚,也是球队重回中超并站稳脚跟的底气。

此外,包括夯实青训梯队、加强俱乐部的造血功能、挖掘青岛足球城文化底蕴等等工作,都是海牛俱乐部接下来的工作重点,目的只有一个,让海牛成为中国足坛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思考:中国足球需要恒大,更需要海牛

一家民营企业投资职业足球19年,这在国内足坛绝无仅有,但海牛做到了。海牛人用他们的坚守,为中国职业足球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足球需要恒大,更需要海牛这样的草根俱乐部。”乔伟光这样说。

如何让投资人从职业足球中得到回报、如何打通青训培养的最后一环,是乔伟光认为制约现阶段中国足球发展的“瓶颈”。

“无论是在项目普及还是青训培养,亦或是联赛体系的搭建,中国足球其实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乔伟光表示,“在我看来,如何把大学生联赛搞好,打通足球人才输送的最后瓶颈,应该是短时间内中国足球振兴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以往,青少年球员都是把进入职业队看作是自己的终极目标。但现在,很多孩子已经把踢球当成走进高校的捷径。每年有三千多名国内最好的足球后备人才进入了高校,但最终有多少人能够走上职业赛场,又有多少人能代表国家出战洲际大赛?”乔伟光这样说。

多年来,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海牛队与来自韩国和日本的球队交流频繁,两国大学生球队的水平,给乔伟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职业赛场上,有北体大和北理工两支中甲联赛球队,但今年他们均深陷保级区,很难保住自己的中甲资格。“可以说,凭借足球特长进入到高校的球员,都是同龄中的佼佼者。但没有系统的训练、高水平教练的指导,他们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完善大学生联赛体系,让更多高水平的大学生球员充实到职业联赛中,在乔伟光看来,这也许是短时间提升国足水平的一个好办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许诺/文 王雷/图、视频)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