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应用技术学校迁入新址,“中德联手”共育应用型人才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22日讯  走进刚刚迁入新址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教学楼、数控实训基地、体育馆等9栋建筑,线条简洁流畅,浓浓工业风;建筑间绿水环绕、树木葱茏,虽已入秋,但依然生机勃勃。整个学校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海绵城市等技术,布局合理,节能、环保、绿色。


宜人的校园环境让学子们的求学征程更加舒心。

该校前身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于九月份刚刚迁到中德生态园。目前有近3500名学生在此求学。校如其名,以中德合作为特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校正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围绕重大工程打造专业群,探索实施长学制,校企深度融合,打造职教高地上的青岛高峰。

中德合作是这所学校最大的特色。近年来,学校借鲁巴友好省州关系,在青岛市与德国奥尔登堡、伍珀塔尔友好城市的机制下,先后落地德国工商大会AHK证书考核、BFE机电课程汉化、老年健康护理等项目。使用德国考核评价机制和质量认证体系,引入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展学习领域课程建设。

“学校与德国的合作由来已久,在2016年,市教育局与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约成立‘青岛-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职业能力发展中心’,中心办公室落户我校,先后开展机电、养老护理等专题培训32期,参训教师达600余名,有21位德国专家到校指导。”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校长崔秀光介绍,未来,学校部分专业将开设德语课程,学生专业技能一旦达到德国标准,同时德语达标,就可以到德国参加职业培训。

同时,依托教育部批准的中德(青岛)职教合作示范基地,青岛市在学校设立“德国专家(青岛)流动工作站”,集聚德国专家资源。在德国专家的指导下,对标德国职教培训领域,改造原有专业,重点培育智能制造专业群,创建了两个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目前,在西海岸新区管委主导下,学校正积极与企业联合申办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工匠)学院,开展技术工人培训,学制教育与技术培训融通。为让学生获得过硬的职业技能,打破职业教育实训中的桎梏,学校与德国莱茵科斯特合作,共建跨企业培训中心,实现师资、设施、课程共享,实施“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的“双元三地”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如此,学校深度与企业合作,创出了独有的“1+1+N校企合作模式”(1个专业+1个共建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N个合作企业)。其中,物联网专业对应海尔智家,机电专业对应海尔互联工厂,工业机器人专业对应海信,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对应希尔顿等等。目前,这种合作模式已吸引了110余家企业前来合作。

“ 学校立足青岛自贸片区和中德生态园,放眼新区和青岛市,未来将继续加深与德国的合作,培养全面发展、推动新区发展的优秀人才,实现立德树人目标,让产教城一体化、双元制本土化模式落地生根。”崔秀光介绍。(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