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建筑讲故事 | ​欧人监狱:曾经的“灰色监房”

在青岛西部城区,从前海明丽的太平路弯向广西路时,常州路上一处极具特色的建筑群会“跳”进人们视野。这是德国占领青岛时,用于关押欧洲罪犯的“欧人监狱”。如今,在欧韵风情、高颜值老建筑和历史的腾挪辗转等多重元素加持下,这里俨然已经成为漫游青岛的一处重要景点。

中国目前保存最早的殖民地监狱

欧人监狱(德国监狱旧址)始建于1900年,是中国监狱近代史上惟一以古堡式建筑为主体的极具特色的建筑群。作为一座典型的19世纪德国古堡式建筑,欧人监狱是我国最早、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殖民监狱。不少德国专家在看到欧人监狱时不禁感叹:在德国本土也很难看到这样的建筑了。

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

1897年11月14日,德国占领青岛之后,殖民当局便在青岛规划修建军政设施,其中有“两大监狱”,一座位于青岛李村的监狱用于关押已定罪的中国人;而另一座则是位于常州路25号的欧人监狱。

欧人监狱的建成和使用早于德国所建的帝国法院、警察公署和地方法庭,也早于1902年的旅顺日俄监狱、1903年的上海提篮桥监狱和1905年的湖北模范监狱。

“这座监狱的建立,是德国侵华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司法标志’。它不仅说明中国清政府主权在胶州湾畔的沦丧,也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一个重要‘地理坐标’。”青岛文史专家李明认为,在青岛要找一个和德国殖民管理联系最密切的建筑,欧人监狱无疑最适合。

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将欧人监狱改称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部囚禁场,用于关押等待审判和已被判处较短刑期的犯人。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这里由胶澳地方检察厅接管,改为地方检察厅看守所,之后又改为青岛地方法院看守所。

此后,该地作为监狱(看守所)的历史一直延续至1995年。

漫游青岛的新景点

该建筑群包括伙房、浴室、马房、义字号监房、水井、监狱工场等26栋建筑,大块花岗岩砌墙基,上部为红色清水墙体,圆锥形铜皮尖塔顶。室内以砖墙为面,囚室为木地板,占地面积11.8亩,建筑面积8297.5平方米。此地,现为集监狱建筑群和司法文物收藏为一体的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展区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青岛司法历史沿革陈列展,一部分是监狱旧址原貌复原展。

德国监狱旧址原貌复原展只对外开放“仁”字监房,其他四座“义”“礼”“智”“信”字监房没有开放。“仁”字监房由东侧主楼和西侧塔楼组成,红色的塔楼是监狱的标志。与主体建筑镶嵌在一起的塔楼,上部为锥形屋顶,环绕圆塔的墙面上有错落有致的条形窗口,依内部螺旋楼梯而设置。塔的作用是瞭望和警戒,沿着内部的47级台阶踏步到达顶部,可以清楚地观察监狱外部的动向,前海风景尽收眼底,可算是看得见风景的窗户。东侧主楼下为地下室、上为阁楼,中间段错层布局,南侧三层,北侧两层。西侧塔楼直通主楼北侧二层和阁楼,它与主楼一层和地下室的相通处分别被厚实的铁门隔断,形成了关押犯人区和办公区两个独立区域。

厚重的铁门、固定铁槽、活动铁臂和卡式锁鼻铁门组成的门锁独特机关、监室逼仄狭小的窗户、高高在上的窗台和坚固的外嵌铁栅栏,以及每个监室门上设有的插销、挂锁、铁链、暗锁等5道“保险”,无不透出阴森的紧张气息。监房的“安全措施”让人惊叹之余,又有种压迫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