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转正!上半年青岛GDP同比增长0.1%,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29日讯 在今天下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伟就《2020年青岛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发布。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5514.73亿元,同比增长0.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和0.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升7.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01亿元,增长0.6%,第二产业增加值1884.49亿元,下降0.1%,第三产业增加值3434.23亿元,增长0.1%。

一场疫情,好比是对青岛经济的一场突击摸底检验。刘伟介绍,青岛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全市经济先抑后扬,上半年主要指标企稳回升,“六稳”“六保”扎实推进,经济运行向正常秩序加快回归,社会稳定的态势进一步巩固。

农业生产较为平稳,畜牧生产形势向好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0.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夏粮总产量133.42万吨,比上年减少9.21万吨,下降6.5%。蔬菜总产量183.5万吨,增长0.3%。肉类总产量19.66万吨,其中,禽肉产量11.0万吨。禽蛋产量12.71万吨。牛奶产量16.71万吨。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二季度末,生猪存栏130.56万头,比一季度末增长5.3%;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13.72万头,比一季度末增长11.8%。

工业生产快速回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加快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7个百分点。35个大类行业中,1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比一季度增加8个行业,行业增长面为42.9%。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恢复加快,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和1.4%,分别比一季度提升12.3和7.9个百分点。部分新产品产量增势强劲,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车辆、传感器、智能电视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5.2%、38.7%、24.5%、22.1%。

服务业运行由负转正,稳中向好态势进一步显现

1-5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增速由负转正,比一季度提升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35个大类行业中16个行业实现增长,比一季度增加4个,增长面为45.7%。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发展逆势上扬,增长21.8%,比一季度提升52.2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增长7.3%,比一季度提升13.9个百分点;邮政行业逐渐摆脱疫情影响,快速反弹修复,上半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增长19.2%,快递业务量增长20%,分别比一季度加快11.7和15.7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逐步改善,网上零售较快增长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9.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1个百分点。基本生活用品类较快增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38.5%和42.4%;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势头良好,限额以上能效等级为Ⅰ级和Ⅱ级、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59.3%和96.9%,可穿戴智能设备销售额增长57.7%;网络销售保持较高热度,限额以上单位网络销售额增长36.2%,比一季度加快11.6个百分点。

投资波动回升,重点领域投资表现较好

上半年,全市投资增长4.0%,比一季度提升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上年同期低基数基础上实现283.3%的增长;二产投资回落,增长8.2%,比一季度回落23.3个百分点;三产投资增长1.7%,扭转今年以来的下降局面。分领域看,重点领域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表现较好,基础设施投资自5月份转正后快速提升,增长14.2%,比一季度提升18.8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3.3%,比一季度提升7.4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体稳定,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加大

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864.4亿元,增长1.8%,比一季度提升2.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5.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73.5亿元,增长4.9%,比一季度提升7.2个百分点;进口1190.8亿元,下降2.3%,比一季度回落4.3个百分点。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比重67.8%,同比提升6.8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显著,增长12.1%,高于全市平均10.3个百分点,占比达28.1%;对东盟、欧盟(不含英国)分别增长23.1%和8.1%。

财政收入降幅收窄,金融运行稳健向实

在复工复产和经济向好带动下,财政收入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呈持续向好态势。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5.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下降11.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68.1%。

上半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6月末,我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3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314亿元,均增长15.5%。随着疫情缓解,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主复工复产进度加快,住户贷款增速回升。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住户贷款余额6131亿元,较年初增加43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3706亿元,较年初增加1660亿元。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6月末不良率降至1.21%,比一季度下降0.09个百分点。

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就业形势逐步回暖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9%,比一季度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受天气转暖鲜菜上市量增加等因素影响,食品价格指数为114.7%,非食品价格指数101.0%,分别比一季度回落3.7和0.3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指数105.3%,服务价格指数101.3%,分别比一季度回落1.5和0.1个百分点。

在我市各项扶持创业和稳岗就业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就业压力有所缓解。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37.99万人,增长2.4%。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业就业逆势增长,分别增长66.3%、37.0%。

刘伟表示,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疫情还在蔓延扩散,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仍在持续,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当前疫情防控的任务依然很重,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下一步,全市上下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以更大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 “六保”任务,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青报全媒体记者 刘兰星)

青岛市城市经济学会会长雷仲敏教授:

三个视角评阅上半年经济“答卷”

在新冠疫情和国内外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的严重冲击背景下,青岛交出了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答卷。如何观察和评价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全局,我认为应当立足以下三个视角:

一是看大局,看趋势,看结构,看未来。

青岛上半年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可以概括为:大局趋稳,走势向好;结构优化,后劲增强。

大局趋稳,走势向好。全市上半年生产总值已明显走出一季度下滑的低谷,表现出同比增长0.1%的良好势头。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效益表现明显,进出口形势有所趋稳,消费形势正在回暖,价格涨幅持续回落,就业压力开始减缓。

结构优化,后劲趋强。工业结构中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服务业中互联网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逆势上扬,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势头表现良好,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持续提升。

二是看行动,看举措,看战略,看作为。

青岛经济发展正处在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能否跨越这一门槛,关键要看主政者的思路是否清晰,全市政企各界精神状态是否昂扬。观察青岛当前社会各界的表现,可以将其概括为:抢抓机遇,增强信心;主动作为,远谋行稳。

抢抓机遇,增强信心。全力落实国家“六稳”“六保”政策,抢抓国家逆周期政策调整带来的投资机遇,全力巩固15个攻势取得的成果,为资本市场投资极大增强了信心,加速了国内外优质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的聚集。

主动作为,远谋行稳。全力抓住国家新基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风口,明确提出建设工业互联网之都,动员和组织全市各方面资源与深圳、上海对接,深化胶东经济圈一体化举措,创新政府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夯实发展基础上着力培育梧桐树,在产业生态上着力构建“热带雨林”。

三是看消费,看动力,看开放,看发展。

尽管上半年经济发展形势开始趋好,下半年全市经济稳增长有一定的支撑和保障,但在全球疫情仍在扩散,外部风险挑战仍在持续增多的背景下,全市经济发展要抢抓机遇,必须在消费、动力、开放、活力方面集中发力。

促进消费,提升动力。结合全市实际,研究出台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挖掘消费潜力,培育消费新业态、新热点,增强消费者信心,完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动力。

开放发展,激发活力。必须看到,当前全市经济修复是在政策强力推动复工复产背景下获取的,后续政策推动的空间将会趋窄。因此,为保障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的实现,必须进一步动员和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国家“双循环”战略的提出为青岛实施枢纽型发展战略,深度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局,打造“双循环”载体和平台创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全面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为青岛发挥各方面优势,创新各类要素市场化改革路径,激发市场活力,提供了新的机遇。

责任编辑:孙丽荣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