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引航安全工作会议在青召开,亚洲首艘小水线面双体引航艇“安德”轮首航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16日讯 今天上午,由中国引航协会主办、青岛引航站协办的全国引航安全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此次会议不仅是全国引航行业的一次盛会,也是促进我市交通运输交流与合作、提升青岛引航形象的一次有利契机。

会议由中国引航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建华主持,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高军出席并致辞,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原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李世新,青岛海事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隋立本,山东省海员工会主席倪道余,中国引航协会会长薛一东出席会议。

来自全国引航机构、科研院所、涉海高校、行业协会、企业等60余家部门单位的领导和专家150余人参加会议。深圳、厦门、上海、长江和青岛5家引航机构进行交流发言,分享了他们在引航安全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据了解,2022年,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背景之下,青岛引航站共引航船舶24749艘次,涵盖了箱、油、矿、LNG和海工装备等各类船型,打破了历年的艘次数纪录,为青岛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国际性枢纽海港,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刘高军在致辞时,对近年来全国各地引航机构为港航物流保通保畅、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由衷敬佩。他表示,作为青岛引航站的主管部门,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青岛引航事业发展,并将进一步加强同兄弟城市引航机构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引航事业高质量发展。

陈建华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举办全国引航安全工作会议,旨在分享优秀引航经验和技术,共同营造良好的引航安全氛围,提高引航安全管理水平,让中国引航更加安全可信。5家引航机构分享了引航员技术培训、引航安全制度建设、引航救援实例、应急操纵、能见度不良通航效率提升、引航员登离轮安全和通航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各引航机构务必高度重视引航安全工作,持续推进引航安全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引航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注重实践创新,确保引航事业的持续发展,共创行业未来的美好前景。

安全工作会议后,接续举行了亚洲首艘小水线面双体引航艇“安德”轮首航仪式。引航艇是接送引航员的最重要交通工具,关系到引航员登离船安全和投送效率,是引航安全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青岛引航站在持续优化引航创新服务举措的同时,还致力于引航装备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此次交付的“安德”轮是亚洲首艘小水线面双体引航艇,总长27米、型宽13.6米、设计吃水2.7米,设计航速不小于18.2节。具有耐波性能优异,风浪中出航率高,水下辐射噪声小,操作灵活、作业空间大等优势。该船可在有义波高4米或9级风海况下安全作业、11级风海况下安全航行,具有安全稳定、快速灵活等特点,满足在青岛水域高海况下频繁接送引航员和侧靠离船舶的使用要求。经实船测试,该船晕船率极低、操纵灵活,全速满舵回航时横倾角小,振动噪声低,船机桨匹配极佳,实际航速达到20.35节,超过设计目标2.15节,试航结果充分体现了小水线面双体船船型的特点和优势。随着该船投入使用,将为引航效率的提升和引航员登乘安全提供良好保障,引领未来国内高端引航船发展。

会议期间,还重点向全国引航机构推介了青岛生产的空客H135直升机,推动H135直升机在我国引航行业的广泛应用。

青岛引航站党总支书记、站长王武修表示,下一步,青岛引航站将以装备提升为契机,不断优化完善各项安全措施,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引航服务,树强“水上国门第一人”形象,勇当港口发展“开路先锋”,推动引航工作实现新跨越、展现新作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傅树铭)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