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造·青岛有礼”-大咖说⑪|鞠涛:积淀齐鲁文化精粹,推进胶东手造一体化

【开栏语】

钟灵毓秀的齐鲁大地上,蕴含着丰富的手造产业,种类丰富、品质上乘,如同一座令人目眩的传统手工艺宝库。山东的岱青海蓝间沉淀着文化,一陶一瓦里都藏着故事,胶东手造更是山东手造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青岛贝雕、烟台银壶、潍坊风筝、威海大花饽饽、日照黑陶……一方水土养一方风物,胶东地区拥有33家“山东手造·优选100”首批“山东手造”优质单位,一针一线、一钉一铆都写满了胶东文化的传承,为手造产业注入独特的灵魂……“胶东手造”从岁月沉淀走来,串联起文化传承的针脚,也蕴含着产业发展的新活力。

关于“山东手造”,听听大咖们怎么说。

本期我们采访到的是潍坊学院美术学院的鞠涛教授,听他讲述对于胶东手造以及手造文化产业的见解。

鞠涛

潍坊学院美术学院教授

潍坊风筝、嵌银漆器和核雕、鄌郚的吉他、临朐的手绘年画、高密的剪纸、柳疃的柞绸……潍坊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民间艺术与手工艺资源丰厚。

传统手工艺不仅需要精湛的手工技艺,同时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胶东半岛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手造产品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了齐鲁大地丰富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凝结已久的胶东“手造精神”,值得发掘、传承、发扬。只有将这种“手造精神”真正地融入行业、产业、融入民众生活,以生活化、产业化的创意方能实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潍坊深谙这一点,立足资源优势,促进手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是注重民间艺术与手工艺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推广带头人制度,通过评先树优和经费扶持等激励措施,构筑阶梯式人才培养机制;二是通过发展乡村手工艺合作社、建设非遗特色社区、村落等形式建立协同机制,构建产销共赢平台;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等手段,改变传统的营销策略,将传统手造工艺所蕴含的文化资源与新媒体形态相结合,以全新的形态飞入寻常百姓家,提升品牌影响力。

个人认为手造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目标选择和明确的市场定位,潍坊积淀了胶东地区的文化精粹,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昌乐县鄌郚镇有“中国电声乐器基地”之称,鄌郚乐器生产及配件加工企业已有80多家,全链条从业人员8000余人,年产各类乐器成品200余万把、乐器配件500余万套,主营业务收入达10亿元,鄌郚电吉他出口占全国总量的36%。传统手工艺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形式,充分吸纳相应劳动力人口参与生产,有助于促进就业、创收致富,是发展区域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潍坊积极同周围城市开展传统手工艺文化交流,进行主题鲜明的手造展示,展示出灿烂的胶东文化及手造匠人的风采,协同推进资源共享、产业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共赢格局,共同彰显胶东文化的独特魅力。未来潍坊将继续加强与周边城市手造产业的融合发展,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将进一步形成凝聚合力,加快推进胶东手造一体化。(智慧青岛记者 徐琳倩)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