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力争今年高企数量突破7300家

青岛力争今年高企数量突破7300家

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85%,加快“仲华”“观澜号”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青岛谋划了更加清晰可行的路径。2月23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介绍了以科技创新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

据了解,去年以来,市科技局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主动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目前已经有70%以上的科技创新平台、60%以上的在研科技攻关专项、7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在了十大新兴产业链上,为全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蓄积了强劲动能。

今年,市科技局将继续面向经济主战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从科技创新的全链条全方位发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塑造科技自立自强新优势,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以创新驱动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建好、用好高能级平台。今年,我市将全力推动崂山实验室打造海洋领域“国之重器”,建设崂山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大数据、蓝色生命与生物资源开发、海洋高端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发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引领作用,开展下一代列车轻量化、轨道交通运载装备等关键技术攻关,带动“青岛制造”驶向世界。争创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新建市重点实验室10家以上,以高能级创新平台带动更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聚焦先进制造业前沿技术领域,我市将加快山东能源研究院、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高端智能家电制造业创新中心、高端轴承青岛示范基地、青岛高空实验基地、一汽解放(青岛)研究院等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智能家电产业链向更高能级攀升、高端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

青岛将加快推进“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建设、“观澜号”海洋科学卫星首发星座工程、海洋生态系统智能模拟研究设施、极端海洋全向流场水池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引领突破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新产品。

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年初,总额超1.63亿元的科技计划第一批项目资金到位,已支持103项关键技术攻关。今年,市科技局还将围绕我市优势产业链和新兴产业链,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类项目,组织开展新兴产业链的技术预见工作,抢占技术创新的前沿。

深入实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打造青岛先进制造业非对称优势。市科技局争取总投资达10.3亿元的“国芯万屏”科技示范工程在海信实施,推进我市在新型显示产业关键技术上率先突破,占据产业“领跑”地位;争取总投资达6.18亿元的“虚拟现实”科技示范工程立项,推动我市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基地、高端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创新试验基地、产业培育基地和重大成果输出基地。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市科技局深入推进“硕果计划”,研究出台政策,围绕先进制造业重点行业打造中试熟化平台,补齐成果转化中试短板。建设科技成果交易平台,解决成果转化信息不对称问题,争取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450亿元、高校院所本地转化科技成果累计超过1200项。探索建立“硕果金”项目库,助力优质制造业创新型项目落地转化。建立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和市场化服务机制,争取专业技术转移人才达1500名。

增强制造业内生动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先进制造业的“生力军”。青岛将深入实施“沃土计划”,完善“高企育苗—高企认定—高企上市”梯次培育体系,争取2023年高企数量超过7300家。

提升先进制造业头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青岛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争取今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85%;推动头部企业牵头与高校院所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共同体。

聚焦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需求,青岛推广“云端研发”模式,借助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等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突出生态系统开放性、需求发布即时性、数据对接精准性、资源匹配高效性,解决中小企业因视野局限不想创新、因资源薄弱不会创新、因害怕承担风险不敢创新等问题。今年,市科技局还要打造云端研发智造工厂,进一步赋能中小企业技术产业化、规模化。

先进制造的本质特点是“人才密集”,市科技局将围绕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推进科技人才引育工程,实施产业领军人才计划,打造先进制造业的人才高地。

此外,青岛还将依托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中泰轨道交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沙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开展与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先进制造业方向的科技合作;加快高新区分园区培育建设,构建高新区“一区多园”全域覆盖发展格局,抓好“园中园”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创业微生态。争取年内培育2至3家专业孵化载体,全市孵化器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1500家。(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