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深处,有一片“海”,美如画。
枝条上,一朵朵、一簇簇的樱桃花连绵成片,铺满山谷。氤氲着一缕缕芳香,春日限定的樱桃花是独属于这个季节的缱绻浪漫。
3月22日,首届青岛樱桃花节在崂山区北宅街道大崂樱桃谷启动。本届樱桃花节以“樱你绽放”为主题,从3月22日持续至4月2日。春华夏实,再过40天左右,2023年度“北宅樱桃节”也即将到来。北宅樱桃节历经2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青岛办节时间最长、品牌效应最高、传播效果最成功的水果节庆品牌,更成为崂山区乡村振兴的一块金字招牌。如今,崂山区又将增添一块金字招牌——青岛樱桃花节。从果到花,崂山北宅正以“樱桃”为牵引,串联起周边和沿途旅游景观,从赏花到采摘,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樱桃”产业链,打造了赏花观光、农业体验于一体的乡村休闲体验区。“春归何处?问樟木樱桃”。崂山区北宅街道,万余亩樱桃树迎来赏花最佳时节,漫山遍野的樱桃花扮靓山谷,行走其间让人流连忘返。
北宅街道素有“中国樱桃之乡”的称号,作为青岛市十大节会之一的北宅樱桃节已成功举办27届,樱桃成熟的前40天左右正是樱桃花盛开的时候,赏花游也成为崂山尤其是北宅春季旅游的热门主题。从多届樱桃节到首届樱桃花节,从老品牌到新卖点,将花的生态颜值转变为果的经济价值。首届青岛樱桃花节不仅是一个旅游节,更是一个进一步转变观念的“观念节”,创新发展方法的“经济节”。精心策划,让生态“颜值”和经济“产值”同时发力。崂山区樱桃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在素有“樱桃之乡”美誉的北宅街道最为集中,现在共有1.1万亩樱桃园、46万余株樱桃树。围绕樱桃做文章,举办“樱花节”“樱桃节”等系列活动,不断延伸“花果经济”产业链。本届樱花节主办场地大崂樱桃谷生态旅游区是集“赏花、体验、品茗、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新型生态观光旅游区,同时也是北宅街道樱桃种植相对集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果质最好的园区,是北宅樱桃节的主会场。推出的7条赏花线路,加强农旅深度融合。每年春分节气前后,北宅樱桃花竞相绽放,漫山遍野,形成一条条春意盎然的花海景观带。近年来,到北宅赏樱桃花已经成为市民和游客的踏春首选,而且热度越来越高,许多樱桃园都成了刷屏朋友圈的“网红打卡地”。为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拉长文旅产业链条,本届樱桃花节结合山东省“乡村好时节·LET’S购”主题年活动,包括“花海崂山”市集、“花海崂山 樱你而来”摄影大赛、“花海崂山 脱樱而出”青年文创设计大赛等。首届青岛樱桃花节的举办,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际举措,也将为2023年省旅发大会热烈氛围营造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樱桃大有文章可做
每到春夏更迭之际,吃樱桃就成了青岛市民的一种期待。正因为这种诱人的市场魅力,樱桃才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成为具有地域优势的朝阳产业。樱桃采摘也成为青岛人的一种时尚休闲娱乐方式。
目前,北宅街道拥有崂山小樱桃、崂山樱桃、乌梅及早、红灯、砂蜜豆、沙蜜脱等数十个品种,每一年的樱桃节,都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人来摘樱桃、尝樱桃。一个小小的农副产品,发展成为一个涵盖广泛的节庆产业链经济,做出可“景”可“吃”可“钱”的大文章。

——1996年,首届樱桃节开幕,彼时樱桃不到两块钱一斤,人工采摘的成本高于樱桃的价值。村委工作人员拿着制作的小卡片,到栈桥等景点拉客。首届樱桃节迎来三千多客流。——2000年,引进意大利、乌克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7个国家的大樱桃17个品种23000余株,嫁接改造大樱桃3000余株,并建设2公顷的苗圃,使樱桃的成熟期从现在的半个月延长至一个半月。——2005年,崂山区北宅街道被正式命名为“中国樱桃之乡”。——2009年,大崂樱桃山谷农业观光园,将自然、文化景观和樱桃文化融为一体。——2022年,北宅樱桃节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合作方式,市民和游客除了可以通过“爱上北宅”小程序预订樱桃采摘票,还可以通过线上直播等方式购买樱桃。——今年3月,首届青岛樱桃花节在崂山区北宅街道大崂樱桃谷率先启动,下步,还将举办2023年度“北宅樱桃节”。通过高效农业,促进生态旅游业,把一个月的采摘期拉长成全年不歇的乡情农韵体验游,北宅的小小樱桃引发出山乡巨变。以“樱桃”为媒,创办节庆,搭建招商引资引智平台,带来了人流,带动了农业与服务业的深度互动,不断延长樱桃产业链,提升樱桃附加值,将花的生态颜值转变为果的经济价值,让樱桃越来越“红”。在青岛,除北宅樱桃节外,不乏各种时令性强的乡村节庆,比如大泽山葡萄节、红岛蛤蜊节、王哥庄大馒头文化节、沙子口鲅鱼节、崂山谷雨采茶节等等。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专门强调,做好“土特产”文章。围绕这些小产品,如何制作出体现青岛文化特色的农旅大餐,实现既卖风景又卖产品,盘活一方经济,推动乡村振兴,是一篇必须做好的大文章。立足特色产品,用好地方优势资源。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乡村产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多元化、特色化,体现当地风情,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青岛已经打造像马家沟芹菜、胶州大白菜等有特色、有认可度、有竞争力的“金名片”。围绕特色产业,从产业链上做文章。做好“产”字文章,应着力在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上下功夫。青岛不少乡村节庆不再单一地依靠一朵花、一个果、一棵树,通过引入不同的主题活动,致力打造集“游、娱、食、学、购”于一体的缤纷盛宴。加快农旅融合,实现村美民富。历经27年的发展,北宅樱桃节接待游客人数从原先的2万人已经增加到了6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从20万元增加到了1.18亿元。一颗樱桃变成了群众致富的“金果子”,让土特产飞入寻常百姓家,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铺就了一条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以大气魄做好小产品,才能形成效益丰厚的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突出特色、强品牌、重品质的产业发展之路。以节为媒,盘活土特产,让百姓增收有依托、致富有门路,从而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青岛正不断书写更多“土特产”大文章。
作者 | 张芝萌 摄影 | 孙启孟等 编辑 | 文乔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作者:张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