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十个一”|研至圣立心,学志士立命——青岛67中高二年级研学纪实(二)

我们奔赴千里,只是为了在历史深处与你相遇。

轻抚千年古柏,感慨世事沧桑。4月3日,青岛六十七中高二年级师生继续第二天的“尚国学 念师恩 探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研学旅行。

研学第三站———孔庙。一起穿越春秋,梦回周鲁。映入眼帘的便是“万仞宫墙”,围墙万仞高,先生千古长,同学们于静谧中探寻古迹,在肃穆中感受圣人文化。

穿过孔府的一扇扇门,与古人遇故人,如遇知己,穿越千年的对话,抚摸着圆柏感受心灵的荡涤。在这里,同学们悄悄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那便是视线的定格对象由手机转至各个牌坊及石碑所蕴涵的浩渺文化。

当天下午,全体高二学子乘着大巴,到达了位于曲阜的研学基地——尼山圣境。

全体师生身着汉服,在72米高的巨型孔子像前行拜师礼。一拜至圣先师;二递拜师帖;三献束脩之礼;四师者回礼;五行诵读师训;六启蒙开笔;七敬茶感恩;八领读礼运大同篇。在拜师礼中直观感受儒家文化的精髓,体会传统文化的震撼力。

庄严的仪式结束后,一场伏案手抄论语,在此过程中浸润当天的研学的主题:尊师长、重礼仪、瞻仰圣人气象、感受圣人智慧。

极具有文化底蕴的演出——《天下归仁》灯光秀开始了,整个节目以传统的水墨中国风为基调,结合灯光、多媒体、传统乐器、古调吟唱于一身,谛听历代先贤智慧的吟唱,领略尼山壮美,感悟天下归仁 。

一系列紧凑而丰实的行程安排已让同学们体会到此次研学旅行的满载感。紧随其后,大型情景礼乐剧《金声玉振》和水木光影秀又给已经略显疲劳的同学们带来了第二次视听冲击,在震撼中学习,在欣赏中认知,第二天研学旅行的尾声正如出发时那样,同学们脸上写满了兴奋和欣喜。

这一天,同学们先后转战三孔圣地孔府孔庙、尼山圣境,在两地的研学之旅中,同学们的兴奋点多次被激发。当晚回到酒店,同学们有感而发的游学感悟所透露出的感恩、关心、照顾、情怀等,则让本次研学旅行效果凸显。

同学说·活动感受: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初春的孔府在庄严肃穆中带有一丝活泼俏皮。高大威严的孔子像矗立在广场上,他代表着中华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代表着中华历史的文化渊源,代表着孔子毕生对中华大地所做的贡献。移步向前,庭院排布整齐,树木郁郁葱葱,青草映衬灌木,鸟鸣伴着春风洒满整座孔府。每座府前大门敞开,内部陈设一览无余,有矮凳几案,琴棋书画,更有杂书杂诗,笔墨纸砚,真可谓无所不有哉!

参观孔府孔庙,带给我们的是震撼与景仰,震撼它的文墨书香,景仰它的万人朝圣。孔子,乃中华千年之大儒,乃世界之文化名人,他的名字,何人不知,何人不晓?在当代,我们要贯彻以“仁”为本的儒家思想,以“仁”待人,以“仁”待事。“研至圣立心,学志士立命”,大儒孔子,当之无愧!

——高二6班 辛宇凡

4月3日,我们继续今天的研学之旅,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曲阜。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组织的这次活动,参加这次有意义的研学。

此次研学,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增加了对祖国文化的崇敬与热爱。曲阜三孔是世人对孔子的钦佩、敬仰、怀念,是对孔子文化的推崇和传承。"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为知人也。"

这一程,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快乐,更收获了珍贵而又美好的回忆。

——高二5班 曲先诚

曲阜三孔,雄伟壮丽,它不仅是儒家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华文明的沧桑足迹!曲阜“三孔”游学,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由衷的崇敬之心、敬畏之心和践行之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一直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愿六十七中学子学业有成,金榜题名!

——高二5班朱业辉

初次参观孔庙,迈入“棂星门”的那一刻,心中不自觉地涌上一种即将拜见一位千年智者的紧张感,生怕在他面前说错话,然后潜意识地低下头看看自己的衣衫是否庄重。 孔庙内现存的建筑多为明清两代,碧瓦朱檐、雕梁绣柱,气势雄伟,如同儒家学说一样气贯长虹。院内古柏笼罩、苍翠挺拔,虽历经千年风霜,却依旧浓郁苍劲,如同儒家文化一般,在世界范围内昭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高二6班 曹千瑀

本次研学活动,同学们学到了在学校里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达到了“研”有所思,“学”有所获,“行”有所成的目的。最好的课堂在路上,走一路就拥有一路繁华。研志圣立心,学志士立命,愿同学们都能享有出彩的人生。(青岛第六十七中学)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