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实验小学组织学子到青岛少儿气象科普基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12日讯 春暖花开,春光明媚。近日,青岛市实验小学2019级4.1中队的队员们,来到青岛市政协少儿气象科普基地,在班主任孟老师和基地老师的带领下,开展“逐梦深蓝 揭秘气象”研学实践活动,近观风云变幻,探索气象奥秘。

“气象台的气象预报服务工作以海上气象服务为重点,同时兼顾做好城市和农业气象服务。”队员们第一站来到气象台会商室,气象专家首先详细介绍了气象事业的发展历史、观测设施设备以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专业的气象知识讲授给大家。队员们大家对青岛地区的气候特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以及气象服务的作用等有了系统的了解。

在互动环节,队员们积极举手提问:

“气象站如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雨量?”“海洋气候有啥特点?”“什么是雷暴?”……

气象台副台长耿敏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的解答。有的队员问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气象观测站科研人员呢?”,耿敏台长介绍:“学好数理化是基础,大学要选修气象专业,最好还要深造到硕士生乃至博士生;现在我们气象站15名工作人员中就有7名博士。”来到天气播报中心,队员们被眼前的景象迷惑住了。“明明我们在电视上看天气预报时,背景是有滚动的地图以及变化着的天气状况的,为什么眼前看到的都是蓝色的背景呢?”

面对队员们的提问,气象主播张霞介绍说,目前,电视天气预报都是通过“抠像技术”完成的,在播报天气时,主持人背后并没有天气图,而是凭借侧方电视机里显示的画面“细说风云”。然后再通过电脑制作,把气象云图或者预报信息合成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效果。

随后,队员们还兴奋地体验了一把“气象小主播”角色。那感觉真是“好极了”。

班主任孟老师介绍,研学实践是课堂教学、学校教育的有益延伸和重要补充;这次研学实践活动,得到了气象科普基地的大力支持,队员们表现非常优秀,每个环节大家都认真听讲,积极提问,认真做笔记,学到了很多与气象有关的科学知识,开阔了眼界。(通讯员孟夏)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