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交易量3000多吨,销往北京上海等地!青岛这个村靠大葱打出名堂!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平度市南村镇素有大葱种植的传统,大葱种植历史悠久。明朝时,大沽河西岸一带(今平度古岘、仁兆、南村等地)栽种大葱已经很普遍,值得一提的是在1552年,这里的大葱被明世宗嘉靖皇帝御封为 “葱中之王”。如今,南村镇的洪兰中村拥有全国最大的大葱交易集散地,高峰时日交易量达3000多吨,交易额最多达500万元。全国主要产区的大葱在这里进行交汇、集散、交易。昨日,观海新闻记者在平度南村镇进行了探访。

全国的大葱在平度集散

南村镇洪兰中村有全国最大的大葱交易集散地。“高峰时日交易量达3000多吨,前来交易的大货车有100多辆,目前,南村镇洪兰村应该是全国最大的大葱交易集散地。大葱主要销往北京、上海、东北三省等地。”平度市农业农村局蔬菜站站长陶跃顺介绍,目前,平度每年大葱种植面积在8万亩以上,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大葱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在南村镇洪兰大葱交易集散地一处加工点内,几名工人分坐两旁,正拿着气枪剥葱。伴着呼呼的声响,两三秒钟一棵大葱就被剥得干干净净。记者注意到,剥葱工人的年龄都比较大,他们每天的收入在150元到300元之间。在加工点不远处,有一些恒温冷库,有工人往冷库里搬运大葱,储藏的大葱准备在春节期间上市。

葱农王正强展示他销售的大葱。

洪兰中村村主任王声君告诉早报记者,洪兰靠近大沽河,是远近闻名的大葱生产基地,大葱常年种植面积保持5万亩左右,“村里成立了青岛洪兰蔬菜专业合作社,集体以土地入股,农民以资金入股,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还壮大了村集体收入。现在合作社成员已达300多名,有11个加工棚、9个恒温库,形成了大葱种植、加工、仓储、运输、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集散地,集中区面积60多亩,本地受益人数超2万人。”

随着洪兰大葱交易集散地辐射范围越来越大,当地很多农民变成大葱经纪人,他们从中间牵线搭桥,菜农也不需要再到市场去送货交易,到了收获的季节,大葱经纪人就会把收购商引到田间地头。

“我们建成交易集散地后,不再只是加工本地大葱,很多客户把外地的毛葱运到平度加工成精品葱,再销往全国各地。”王声君说,每年的1月到5月,大葱商贩会把南方大葱运到集散地,加工后销售到全国各地;6月到12月,大葱商贩会把本地大葱加工后,销售到全国各地。这样一来,全国主要产区的大葱在平度实现了交汇、集散、交易,一天交易额最多时达500万元。

打出平度大葱金字招牌

平度市大葱协会会长孙立健介绍,近年来,平度市大葱种植由南村镇发展到了蓼兰、崔家集镇等,年产量100万吨,几乎占据了全国大葱市场的半壁江山,影响力不断扩大。 “我们这里有很多大葱专业种植户,有的用户大葱种植面积超过400亩。除了在平度种植大葱外,我们平度人还把大葱种到外地,一些大户在内蒙、东北、甘肃等地种植大葱。”

“为了推动平度大葱成为‘叫得响’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平度市商务局积极做好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活动,使优质特色农产品不断走出平度促进三产融合和乡村振兴。”平度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的数字:2019年该市场大葱交易量为261250吨,交易额519888万元。大葱的交易额在蔬菜和果品类中排名第九,已经成为该市场的重要交易品种。2018年、2019年,平度大葱在该市场的大葱销售份额中均占到40%以上。

人物故事

贩运大葱走上致富路

在洪兰中村,王正强是村里200多名大葱经纪人中的一个。他是最早一批建加工大棚的村民,他告诉早报记者,这些年自己跟大葱打交道的故事可以讲上三天三夜。“我父亲就是做大葱生意的,我算是子承父业了,2004年我就开始跟着父亲贩运大葱,加工后再卖出去。”王正强说,那时候父子俩非常忙碌,每天清晨要去周边的村庄收购大葱,通常要花一天时间收购上万斤“毛葱”,然后运到家里,分给村民手工剥大葱,加工成“精品葱”,第二天凌晨再运到3公里外的姜埠蔬菜市场销售。收购、加工、销售……父子俩就这样不断循环忙碌着……

2007年,父子俩找亲戚朋友借了1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加工大棚,这样就可以在大棚里加工收购来的“毛葱”。“村里的大棚建起来后,很多外地客户主动找上门来加工大葱,再后来,外地的大葱也运到了我们村,后来我们村民主动走出去,到上海、浙江、河南、河北、东北收购大葱。”王正强说,3年后父子俩把借款一次性全都还上了。

2018年,王正强在东北承包过450亩土地种大葱、土豆;去年,他还在村里流转了上百亩土地,其中20亩被今年的大雨全都淹了,但是他说,今年还要种80亩大葱。如今,王正强不再像以往那样走南闯北收购大葱,在家里就能把大葱卖到全国去,他还投资上百万元把加工大棚改建成了冷库,最近刚刚储备了12万斤大葱,近期要运到广州去。王正强说,现在自己一年能收入30万元。

相关新闻

“蟠桃大姜”喜迎丰收季

随着霜降临近,平度市“蟠桃大姜”再次迎来收获。“蟠桃大姜”的主产地——平度市东阁街道北窝洛子、北台、寨子、公沙、宝店、郑家等村庄一望无际的大片姜田里,处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

“大姜喜水畏旱,今年风调雨顺,加上平时精心管理,每亩产量高达1.1万斤。”东阁街道北窝洛村副书记王善高说。

蟠桃大姜喜获丰收。

今年44岁的王善高种植蟠桃大姜已经20多年,通过种植蟠桃大姜早早奔上了小康。

早在明末清初,平度原蟠桃镇附近农民就有种植大姜记载,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经过当地农民的世代培育和提纯复壮,逐渐形成一个适合当地生长的新品种——蟠桃大姜。而平度东阁街道辖区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非常有利于蟠桃大姜的生长和养分的积累,是蟠桃大姜优良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种植出的大姜块大皮薄,丝少肉细,辣浓味美,同时又久放耐贮,兼食、药双重价值。2010年“蟠桃大姜”被列入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出口远销美国、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国家。虽然今年有疫情,但大姜出口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北窝洛子村周边的十几个村庄,多年来种植大姜成风,村内四十岁左右的壮年姜农还去别的乡镇、街道流转土地进行种植。仅北窝洛子村,今年在外村流转土地种植的大姜就要达500多亩。”东阁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开业介绍。

每年蟠桃大姜都在霜降前后收获,持续近20天。截至目前“蟠桃大姜”平度种植总面积已达5万亩左右,主产区遍布平度东阁、李园、仁兆、南村等镇(街道),年产优质蟠桃大姜22万吨左右,是平度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尹光尧 朱业虎)

责任编辑:李婧菲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