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花事好,为学须及早。
4月26日,青岛财经职业学校的学子迎来了阔别已久的研学季。为落实青岛市教育局“十个一”精神,开拓视野,促进全面发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天早晨,学子们乘车奔赴临沂莒南,开启了研学之旅的第一站。
一早,晨光熹微。青岛财经职业学校的操场上各班队伍整装待发。14个班级在这里集结,举行“探寻红色印记 传承红色基因 感悟传统文化”研学旅行启动仪式。副校长郭孝臣为研学团授旗并为学子们送上临行嘱托。
早上7时,大巴车队缓缓驶出校园,经过2个多小时的行程,抵达此次研学旅行的第一站——沂蒙红色圣地,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这里一度成为当时山东党政军指挥中心,被称为山东的“小延安”,记录了罗荣桓、朱瑞、肖华、陈光、谷牧、黎玉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身影。
景区以丰富、详实、生动、系统的史料、实物和场景,以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全面反映了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山东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所取得的丰功伟绩,谱写了了一曲曲沂蒙老区人民舍生忘死、参军参战、出夫支前、抢救伤员的史诗和凯歌。
走过铸造辉煌红色历史的革命圣地,仿佛看到了当年先辈们的革命足迹,更体会到了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当我们跟随讲解员走进这座由当年开明绅士贡献出的庄园改做的革命圣地遗址时,顿时被她的厚重人文历史所深深吸引。青砖、旧瓦、大宅、马灯,黄褐色的军事地图,一幅幅真实、感人的照片,栩栩如生的作战沙盘,仿佛回到了当年那血与火的岁月,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呕心沥血,运筹帷幄,舍生忘死,纵横沙场,指挥山东军民浴血抗战,那雄壮有力的歌声,不禁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参与研学的一名同学说。
“革命先辈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在的和未来的,它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把八路军115师的革命事迹、红嫂精神等发扬光大,使每个人都能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让大家更加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另外一名参与研学的同学说。
“乘车到了莒南的115师旧址,这里原来是庄家的宅院,他们却自愿捐给八路军做抗日基地,这确实令人感动。在这里,像这样的军民鱼水情的展现处处可见,从民谣中也可窥豹之一隅,这是真正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参与研学的同学感悟道。
作为孔子的出生地、儒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山东曲阜有着深厚而辉煌的历史,位于其东南25公里的尼山圣境就是一处探古寻幽、与圣哲先人对话的好去处。当天下午,同学们抵达尼山圣境。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七十二米高的巨型孔子铜像,夫子的相貌栩栩如生,万世师表的儒雅之风令人心生敬仰。七十二米寓意贤者七十二人,四周三千杏树,寓意其门下弟子三千。怀着敬仰之情,全体师生齐聚夫子像前,在尼山司仪官的导引下举行盛大的“礼敬先师”仪礼。
全体师生身着汉服,认真学习揖礼,敬拜至圣先师,学国学、习古礼,传承中华儒家文化,内修于心,外化于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无穷的智慧力量。
全体师生齐诵《大学之道》首章,响彻山谷的诵读声,让人们仿佛聆听到先哲的谆谆教诲。在行礼、聆听、感悟及践行中感受对至圣先师的敬仰,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最后师生共同登阶,通过登阶感悟步步遵循、由浅入深、渐入佳境的治学之道,追寻至圣先师登堂入室、止于至善的非凡人生足迹。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孔子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出类拔萃的文化素养、别与众人的独立意识和公而忘私的社会担当,给予全体师生以精神的启迪和行动的引领,让全体师生深切感受了圣人跨越千年的永恒人格魅力。(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杨海涛)
责任编辑: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