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民营企业家|陈亮:从无到有,做中国自己的碳纤维

从渔具生产到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威海光威集团用三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转型蜕变。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亮曾说:“光威集团从一个民营小渔竿厂成为航空航天国防用碳纤维绝对主力军,依靠的是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设计:孙华廷

实现国产碳纤维“从无到有”

上世纪90年代初,陈亮初入光威。初入光威,他开始从事渔竿开发工作。针对公司情况,引用“5S”管理体系,开创企业现代管理态势;致力创新,开发、研制了各种二节竿、渔竿导眼、配件等。两年内,为光威集团开发了60多个国际市场,使光威成为世界钓具产业重要基地。

21世纪初,面对国外对碳纤维产品、技术、装备“三封锁”,陈亮决定做属于中国自己的碳纤维材料。自此,光威集团在陈亮的带领下开始了由渔竿龙头到碳纤维龙头的转型之路。

碳纤维预浸料生产车间

碳纤维被称为“黑黄金”,是实现运载火箭、航天器、大飞机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高端装备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推动新能源、交通运输、体育健康等产业升级的引擎。

“一个碳纤维产线有4万个零部件,要解决2000个问题。”没有经验可循,光威集团的碳纤维创新之路并不顺利。由于需要不断探索尝试,企业设备一直在不停更换,又因为只投入无产出,企业资金压力巨大。期间贷款27亿元、投入40亿元,期间连续亏损十多年,资金链一度濒临断裂。即便如此,陈亮和团队也没有改变碳纤维国产化的决心。经过不懈努力,2005年,光威集团研制出的CCF300级碳纤维通过国家验收,实现国产碳纤维“从无到有”,使光威集团具备了为航空航天和国民经济高技术领域急需的碳纤维提供强大技术和条件支持能力。

星光不负赶路人。在持续研发投入下,光威集团已实现多个新产品突破,目前,光威集团已能生产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强高模型全系列碳纤维,基本实现“原丝-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复合材料制品-装备制造-检测分析-技术设计”全产业链发展,成为引领国内碳纤维生产的龙头行业。

碳纤维生产车间

坚持“十年磨一剑”

今日光威硕果累累的局面离不开公司十多年来颗粒无收的辛勤耕耘。

陈亮认为,只有真正实现技术突破,才能达到高收益,光威集团多年来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一直保持在10%左右。“自主创新、赢得竞争,才能行稳致远。”这是光威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也是陈亮始终信守的经营理念。

光威集团一直积极拓展国产碳纤维的市场应用。2014年-2017年,公司从成立碳梁攻关团队、试验生产、通过验证、全球范围内批量供货,一步步成为世界风电巨头维斯塔斯全球主要的碳梁供应商之一。2018年,光威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更加专注于在风电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2019年6月份,公司获得维斯塔斯“最佳供应商”奖项。

截至目前,光威集团共承担百余项国家和省市级科研、产业化项目,授权600余项专利,通过了20个省级以上技术科研成果鉴定,主持起草和参与制定了多项碳纤维测试标准,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多个奖项,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通信、船舶制造、风电叶片、轨道交通、高端体育休闲用品等领域,已经搭建起上下游一体化全产业链条。

在陈亮看来,多年来,支撑着光威人筚路蓝缕、奋力开拓的,除了一心报国的家国情怀,还有专心致志“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精神。搞自主创新,要戒骄戒躁,人不能浮躁,一定要心无旁骛地干主业,能守住这份本真,守住这份本心,才能不受社会各种诱惑的干扰。(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单蓓蓓)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