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营商环境献计策”活动意见建议集中征集阶段结束,收集意见建议400余条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4日讯 4月6日起,“我为营商环境献计策”活动在青岛火热开展。活动经过广泛发动,吸引了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通过观海新闻客户端、“青岛日报”微信公众号、青岛日报编辑部邮箱等渠道积极参与,青岛新闻网“青青岛社区”网友通过论坛进行参与讨论,市委党校处长班和宣干班也结合学习研讨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全社会“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浓厚氛围日渐形成。目前,“我为营商环境献计策”活动意见建议集中征集阶段已经结束,共收集相关意见建议400余条。

经梳理,社会各界在“我为营商环境献计策”活动中主要围绕对标一流优服务提效能强保障、整治营商环境深层次问题、激发市场主体干事创业的活力与动力等,在强化政策等要素的供给与落实、增强为企业服务意识、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对青岛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助力青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对标一流标准,全力推动我市营商环境实现新突破、新提升,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望。市民杨先生建议,高端制造业发展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而目前有些企业反映我市制造业发展空间不足,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取得土地比较困难,存在新企业“落不下”,存量企业“被挤出”等现象,建议下步加大对高质量实体制造业项目要素的精准供给。市民吴女士则建议,青岛每年向全国各地输出大量优秀人才,除了“招新才”方面出优惠政策,可以对青岛籍的在外“能人”出台“回引政策”,并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系平台,定期邀请不同行业能人回青岛参与研讨座谈,参观交流,既能满足在外游子的“乡情”,又能借助其先进理念、经验为青岛发展建言献策,助力青岛发展。市民余女士认为,受人员、时间成本等限制,各主责单位不可能对辖区所有企业都跑得到、跟得上。建议借助新技术减少信息差,畅通诉求渠道,第一时间了解企业所需。与此同时,搭建多元化、立体式营商矛盾沟通化解体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给企业回应。还要健全监督体系,以企业满不满意作为评判标准,真正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可以完成的。社会各界在意见建议中提到,加强政策出台、落实、宣传等集成性,打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组合拳”,确保取得实效。市民张女士建议,中央和省市关于扶持企业发展的各类政策比较多,企业一条一条找费时费力。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及时梳理,对不同类型企业推出分类政策包,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申报。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政策覆盖率和普及度,真正帮助企业享受到扶持政策,助力企业发展。市民刘先生建议,我市部分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涉企执法检查时,协同性和联动性还需要加强,企业有时感到疲倦和无奈,建议进一步强化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市民夏先生建议,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帮办代办服务机制,打通部门限制,精准开展“菜单式”服务,切实解决企业、群众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许多意见建议表示多采取市场主体可见可知可感的方式,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杨女士建议,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破除市场准入的显性和隐性壁垒。市民张先生建议,把为市场主体服务好的做法和机制及时固化,如专人推进、专班推进等,让这些好的举措在更长时间范围内发挥作用,扩大政策受益面。市民陈女士建议,对于总部设在主城区尤其是市南、市北的企业来说,年轻员工大多租住在远离中心城区的地区,租房难甚至影响到企业招聘,希望青岛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解决租房难问题,提高人才在青工作的幸福感以及市场主体满意度。

“我为营商环境献计策”活动意见建议集中征集阶段已经结束,对于收到的意见建议,将认真筛选研究,及时转交相关部门单位办理。对于意见建议的落实情况,青岛日报社全媒体平台将继续关注并予以宣传报道。(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