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科院现场做实验!青岛能源所举办第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3日讯 今天,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举办第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本次活动以“遇见科学 预见未来”为主题,旨在集中展示研究所科技创新成果,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活动共吸引了来自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共6000余名观众前往参观体验,并通过研究所官方视频号进行了全程线上直播。

青岛能源所所长吕雪峰介绍,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是中科院为响应国家号召所开展的公益性科普活动,通过让公众和青少年走进研究所、走进实验室,增进社会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大家爱上科学,以睿智的科学思维和敏锐的科学眼光,大胆地想象与创造,在科学的海洋里遨游,揭开更多的未解之谜。”吕雪峰表示。据悉,此次活动共组织开展了三大板块,来自青岛能源所16个研究组(中心)的20个实验展点免费向公众开放,在此期间举办了8场次各具特色的科普讲座。此外,活动还开设了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参观、2023肠道科学与艺术科普插画巡展活动。

据悉,本次公众科学日活动中,共有200余位科技工作者组成了志愿者团队,为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在“‘碳’寻绿色生活”环节中,青岛能源所设置了“低碳生活让地球不再‘低叹 ’”“垃圾分类”“我爱地球表白墙”“‘聚’安思危”等4个展区,热化学转化研究组研究生张子皓和张丹等志愿者通过讲解、互动游戏和动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向公众介绍了国家“双碳”战略的意义、碳排放的增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以及为实现“双碳”目标个人应该如何行动。

在“科普嘉年华”环节中,志愿者们认真准备了15个涉及生物和化学知识的科学小实验,“用光‘抓住’小细胞”“荧光蛋白的前世今生”“植物影分身之术”“生命的魔方—蛋白质”“生活中的神奇魔法”“细菌‘吐丝’用处大”“走进‘海上草原’揭秘‘绿潮汹涌’”……这些科学互动实验结合了青岛能源所的特色研究成果,直观形象,互动体验性强。参观过程中,大家不时提问并动手操作,感受到了科学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其中,催化聚和与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生苏家丰和彭增平则展示尼龙的制备实验,成为当天最热门的场所。实验中,小学生们亲眼看到了己二胺和葵二酰氯溶于水和四氯化碳中,在界面处相遇,合成尼龙的神奇过程。

在“科学加油站”环节中,由青岛能源所4位研究员组成的讲座团队为公众精心准备了8个场次的科普讲座。研究员吴天元讲解的《未来,我们一起探秘深海》,为大家解密新型电池如何助力深海下潜器;研究员汪辉讲解的《小蘑菇 大产业》介绍了科技助农,对蘑菇的研究如何支撑健康与环保产业;副研究员辛洪川讲解的《今年夏天会不会更热—“双碳”与我们》呼吁大家要节约环保,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副研究员陈天举讲解的《海洋垃圾的前世今生》解读了公众关心的海洋环境问题。

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志愿者介绍了钱学森、张大煜、南仁东等老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带领大家观看了研究所党员科技工作者对标老科学家命名突击队的事迹视频,使公众感受到科学发展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的关系,激发公众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向学精神。

精彩纷呈的活动吸引了不少科技爱好者前来体验。来自青岛市实验小学二年级的郭子兴一早就和妈妈一起赶到了活动现场,作为一个小小的“科技迷”,郭子兴饶有兴致地参加了好几个小实验,认真听了志愿者们的介绍。“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生活中减少碳排放的相关知识,也知道了每个公民都有义务节能减排。”郭子兴说,“我太喜欢这样的活动了,又好玩又能学到知识,长大了我也要做科学家,造福大家。”

作为研究所的品牌科普活动,公众科学日已成为公众了解清洁能源科学知识、接触高技术实验平台、探索科学奥秘的重要渠道。吕雪峰表示,今后,青岛能源所科普工作将继续坚持“高端、引领、有特色、成体系”的定位,立足学科特点和科教资源,进一步丰富科普素材和形式,提高科普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科普基地作用,为提升民众科学素养作出应有的贡献。(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文/图/视频)

责任编辑:臧婷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