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激活现代物流产业“链”式效应,一季度增加值440亿元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4日讯 现代物流是经济的“经脉”,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今年以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把推进全市现代物流产业链作为积蓄发展新动能的第一要务,重点聚焦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在“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弱链”变强上攻坚突破,为我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效支撑。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物流业增加值440亿元,同比增长6.3%,占GDP比重达到12.5%,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日益凸显。一季度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为畅通产业发展循环、助推实体经济振兴的“新引擎”。

扩枢纽网络延链。以海运、航空、公路、铁路“多网协同”为核心,加快建设现代化、高质量国际物流服务网络。今年1-4月,港口新增沿黄流域内陆港3个、海铁联运线路2条,总数分别达到35个、72条;机场新增至纽约、多伦多等国际全货机航线2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总数达到11条;上合多式联运中心新增中欧班列青岛-越南同奈线路,国际国内线路总数达到30条,通达“一带一路”沿线及上合组织23个国家、54个城市。

抓招商建设补链。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外引内培,扩量提质。现代物流产业链“链长”带队拜访中国物流集团,积极推动中国物流集团与青岛市政府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开展平台招商、委托招商,参加第13届中国西部国际物流产业博览会,组织青岛市物流协会、深青数字供应链联盟分别赴杭州、上海开展招商推介,累计走访企业100余家。中远海运空运山东物流总部基地等12个现代物流产业链年度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超过7亿元。

育龙头主体强链。以培育龙头骨干物流企业为重点,推进规模化转型升级。日日顺供应链、中创物流入围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主板上市物流企业总数达到3家。开展第36批国家A级物流企业评估宣贯工作,截至2023年4月,国家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108家。

促政策落地固链。以落实政策保障为基础,优化企业服务措施,“送策入企”支持发展。推动落实支持航空产业发展、促进航运高质量发展15条等一系列精准扶持政策。落实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破解道路货运企业融资难题,累积帮助575家中小企业实现融资11.6亿元。积极帮助山东高速齐鲁号投资发展公司申请增加“鲁疆班列”稳定开行计划,推动鲁疆双枢纽联动发展。

下一步,围绕建设全国主要的国际物流中心城市目标,深入贯彻落实《青岛市现代物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深化“四港联动”,打造内外联通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密国际海运网络。2023年,港口新增国际集装箱航线10条以上,海铁联运量达到195万标准箱。畅通国际陆路通道。拓展中欧班列回程货源,2023年,中欧班列(齐鲁号)开行规模突破800列。拓展国际空中走廊。2023年,机场新增国际全货机航线3条以上,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25万吨。

强化招商引资,培育高效协同的物流市场主体。谋划产业链招商引资。2023年,推动青岛市政府与中国物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引进产业引领性大项目2个以上。壮大骨干物流企业。2023年,新增A级物流企业4家、总数达到110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2023年,加快推动总投资超过105亿的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3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绿色智慧的产业发展生态。强化政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示范申建,争取中央车购税资金补助地方项目建设。落实支持航空产业、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扶持政策。提升平台服务效能。完善航运服务信息化保障平台功能,创新港航服务模式。加快上合多式联运服务平台建设,统筹推进港口、机场、铁路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数字赋能多式联运发展。

聚力创新突破,健全更加完善的支撑保障体系。突出重大事项争取。积极申建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积极争取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突出重点园区扩能。以上合示范区国际枢纽港获批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第一批试点为契机,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突出重要指标提升。紧盯交通运输领域经济运行各项指标,确保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刘鹏云)

责任编辑:陈海芹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