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态度的思想者
借由第五次璀璨绽放的“2023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在资本进阶之路上疾行的青岛对海内外投资人释放强烈信号:“我有好机会,你不应错过”。
好机会,是对资本一如既往的“诚意之邀”。
大会重磅发布的“创投风投十条”政策3.0版涉及持续支持创投风投来青岛聚集发展、切实倡导创投风投服务实体经济等十个方面,字里行间皆是城市的热情。
好机会,来自于对资本“黏合剂”与“催化剂”裂变的渴求与渴望。让资本更充分发挥“加速器”作用,驱动产业链、人才链、技术链的聚合,让创新、创造、创业更快地发生,资本之城拔节生长的脚步才会更加坚定而踏实。

也正缘于此,今年的大会上,“资本燎原”的精彩不断——
大会上,集中签约项目达55个,总规模587.32亿元。55个签约项目中,规模20亿元以上项目有10个。其中,50亿元项目2个,30亿元项目5个。
大会上,崂山区12个基金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158亿元,主要投向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先进制造业等“四新经济”。
浮山湾基金谷揭牌成立,将充分发挥金融(基金)行业集聚效应,引进金融资本的源头活水,搭建立足青岛、服务山东的投融资大平台,打造有影响力的私募基金集聚区和产业金融发展新高地。
青岛西海岸新区6个基金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107亿元。其中,青岛西海岸产业投资基金规模50亿元,主要投向新一代信息及高端装备等科技创新领域;
好机会,还来自投资场景的丰富。从某种程度上说,创投风投就是捕捉国家发展大势下的新机遇,投资城市的未来、产业的未来。正向“新”向“实”而行的青岛,正与此相契合,大会发布的《全球创投风投行业年度白皮书(2023)》显示,2022年青岛有近120家企业获得股权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50%,投资活跃度增幅明显。
高质量资本在青岛快速聚集,一方面意味着支撑创新的资本不断形成,青岛新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有了强大的助力。更为重要的是,在与创新创业创造同频共振的同时,高质量资本也正展现出其特有的凝聚、辐射、带动作用,项目引项目、项目变平台。

崂山区是青岛市科技创新密度最高的区域,一直是创投风投机构青睐的焦点,也是各类产业基金成长的沃土。大会上,崂山区12个基金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158亿元。其中,海尔资本母基金主要投向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引领头部产业基金持续发力赋能实体经济。
此外,华民投基金,主要投资拟分拆上市公司股权;青松创投基金主要投资医疗、大健康等项目;铁发先进制造基金主要投向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改造升级等项目;东证母基金、山科智慧基金、虚拟现实产业投资基金等分别精准投向专精特新企业。鲁花金融板块深化战略布局,将通过设立基金管理人、基金等进一步拓展业务边界。
大会上,浮山湾基金谷的揭牌成立,让人们对市南区金融业的升级迭代充满想象。
市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南区十分重视创投资本的作用,以建设创投风投集聚区为目标,在全国首创“投创投、招创投、创投招、创投投”四位一体的招商打法,善用市场逻辑,利用基金引领、债券资金、股权投资等多渠道撬动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构建国资领投、创投跟投模式,提升对招引项目的投资合作能力。

据悉,浮山湾基金谷将充分发挥金融(基金)行业集聚效应,引进金融资本的源头活水,搭建立足青岛、服务山东的投融资大平台,打造有影响力的私募基金集聚区和产业金融发展新高地。基金园区的设立也是市南区践行“投创投、招创投、创投招、创投投”“四位一体”资本招商思路的又一创新之策。
大会上,西海岸签约的基金项目涉及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生物医疗、文旅消费等多个领域,“含金量”颇高。青岛西海岸产业投资基金规模50亿元,主要投向新一代信息及高端装备等科技创新领域;青岛元宇宙联合投资基金规模约30亿元,主要开展数字新基建工程和元宇宙产业应用场景的建设和运营;助农产业基金规模10亿元,聚焦乡村振兴,主要投向农业植保、农业营养、种业等领域的创新企业。
对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创投风投行业而言,正向“实”向“新”而行的青岛是不容缺席的机遇之城。
2023年一季度,青岛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增加值同比增长16.2%,较1-2月份提高9.2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11.4个百分点。
“2022年,哪怕受疫情影响,我去了青岛至少5次。”前来参会的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说道。
从创投风投人出差频率上,可以看到他们对一座城市的倾爱程度。
吴世春2011年第一次去青岛,之后的很多年,对喜欢“哈啤酒,吃蛤蜊”的吴世春来说,青岛是座偶尔过来休闲的城市。但随着2019年“青岛创投风投大会”的举办,青岛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风生水起,如今吴世春来青岛的频率越来越高,更在青岛设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在青岛投资了恒远科技、荷田水铺、每日盒子、森工科技、楚动智能、明灏科技等企业。

有知名财经媒体在分析青岛近两年创投风投持续升温时认为,知名创投风投投资青岛的赛道,偏向于制造业,聚焦在家居家电、双碳、新能源、新材料等细分领域。这是因为,青岛的轻工业体系比较完备,有海尔、海信等行业龙头企业,也形成了产业生态,人才储备情况也不错。
大会发布的全球创投风投行业年度白皮书(2023)》显示,近几年间,青岛发力推动资本市场建设,持续拓展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创投风投市场的活跃度持续提升,募资和投资端都有大幅增长,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及新材料产业等方向受到资本持续关注,为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提供强大支撑。
步入2023,产业基金“矩阵化”,由面到点发力新兴产业正成为城市资本之争的“新内核”,国内多个城市“官宣”将“重兵”布局产业基金。
安徽省提出将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并提出要构建更加繁茂的“基金丛林”。
西安也提出将建立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重点产业链基金集群,带动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
浙江也表示,将进一步强化基金引导的作用,设立迭代产业基金3.0版,设立五只规模不低于百亿级的产业基金。
正如业内人士所说,产业基金集群化发展,是地方产业发展思维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转变的体现:从自己下场投资到需求与社会资本合力,从主导产业转向服务产业,从服务单个产业或企业,到为企业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这将会是未来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趋势。
2022年以来,规模100亿元的国盛资盈综改基金、规模40亿元的翎贲屹桐基金、规模30亿元的新瑞利产业基金、规模25亿元的鲁商乡村振兴基金等一批重点基金项目落地青岛,产业基金群正在悄然形成。青岛还设立了包括虚拟现实种子基金、产业基金,新型显示产业基金,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等10余支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基金,认缴规模超170亿元。

大会的第二天,我市还全天开展专业园区项目路演及区(市)专场推介活动,青岛市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优质项目重磅出场,为各大产业园区提供项目展示、投融资对接、产业链对接、成果转化推广、创业培育等服务。
滋养创新创业,为创新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从而构建具有园区特色的投资赋能生态体系,青岛正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