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出征,吹响麦收冲锋号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25日讯 又是一年麦收时。今天上午,青岛市“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出征仪式在平度市明村镇举行。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5月18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暨机械化生产工作部署会,强调要高质量推进“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和机械化生产,全力确保夏粮丰收到手,坚决打牢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出征仪式现场,一排排现代化联合收割机组成的队伍整齐排列,整装待发。农机跨区作业队队长代表就跨区作业服务保障作了表态发言,为出征的农机跨区作业队进行了授旗。随着现场6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大马力拖拉机赶赴河南南阳市等地作业,青岛市“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序幕拉开。

今年,青岛市将组织200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到河南、安徽、江苏、河北等省和省内枣庄、临沂、日照、潍坊、烟台、威海等地的60多个县(市、区),开展跨区机收小麦作业,预计完成作业面积200多万亩,增加农机手收入1亿多元。

农机跨区作业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走向市场的重要举措,有效推进了“三夏”“三秋”农业生产进度,保证了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适时收获和播种,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了保障。

“农机跨区作业,让农机手农忙有活干、农闲不断档,既有效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增加了农机手收入,又有效解决了其他地区小麦收获机械不足的困难,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了装备支撑。”出征仪式现场,跨区作业机手杨兴涛告诉记者。

据悉,我市从上世纪末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三夏”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随着跨区作业的不断发展,逐步延伸到“三夏”秸秆打捆、玉米机播和“三秋”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农机深松(深翻)、小麦机播等。截至去年底,青岛市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8789台,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7716台、大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1010台,每年参加跨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约200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约1000台、大型拖拉机约2000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相关链接:

全市农业农村部门为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三夏”生产作业任务提供坚实机械化支撑

确保“三夏”生产“有好机用”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25日讯 观海新闻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为抓好“三夏”农机化生产,全市农业农村部门以推进小麦机收、玉米机播为重点,加强领导,周密安排,尽心组织打好“三夏”机械化生产这关键一仗,为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三夏”生产作业任务提供坚实机械化支撑。

锚定农机这一根本,确保“三夏”生产“有好机用”。

青岛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力度,对“三夏”生产所需大型复式高端智能农业机械实行优机优补,加快补贴办理力度,保障其尽快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全市已办理三夏生产所需各类农机具3000多台套,补贴资金近5000万元。保证跨区作业顺利进行,全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推广往年“三夏”生产典型经验,依托100多个农机维修点、700多个农机合作社,组织农机技术骨干进村入户,动员指导对作业机具进行全面检修、调试和保养,全市检修农机具16万台套以上,检修小麦联合收割机7000多台。同时,让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举办“农机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宣传农机质量监管、农机安全生产等政策知识。督促农机生产、销售和维修企业提早备足机具和易损配件,积极开展送修送件到田服务,确保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作业。

锚定技术这一关键,练好金刚钻、揽就瓷器活。

强化农机实用人才培育,开展线上线下多样化培训,开拓农机技能赛训结合新模式,示范带动农机化技能全面提升,广泛开展“传帮带”科技服务,将农机驾驶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范围,重点对农机手进行驾驶操作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全市培训农机手1万多人,全面提升农机手综合素质。通过广泛开展植保无人机大赛、机收减损大比武等活动,以赛促训、以赛提技,提升农机手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和作业水平,确保机手“作业好、效率高”。

同时,树牢减损就是增产意识。狠抓粮食机收减损,广泛组织开展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提升机手减损技能和作业水平,推动机收作业精细高效、提质减损,全市小麦机收损失率预计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挽回小麦损失1.3万吨以上。

锚定服务这一保障,优化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效,农机服务更加及时周到。

据介绍,今年3月份,青岛便提早为机手发放了农业农村部统一印发的《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证》,确保进行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车辆,在全国范围内免交车辆通行费。农机手可以通过手机扫描跨区作业证上的二维码,随时了解全国农机服务机构、跨区作业动态、机收减损操作要点、当地天气预报等信息,方便农机手“找活干、干好活”。

加强各项信息调度发布。建立直接沟通协作机制,落实农机加油专享优惠,及时发布机具供需、收种时间、作业进度、气象变化等信息。做实做细农机作业服务供需对接,科学研判“三秋”期间机具本地跨出和引进数量,促进供需平衡。畅通农机保障服务,设立跨区作业服务站19个,加强“三夏”24小时应急值守热线,方便群众和机手反映机械化生产情况,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加快推进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建设。及早备案形成服务队名录,落实应急作业机具人员和支持措施,全市建立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48支。密切跟踪调度辖域内农机化生产作业进度和机具动向,结合天气情况积极研判机具供给情况,确保关键时候冲得上去、管得了用,充分发挥应急作业服务队潜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