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于一位学生家长的“高考纪念”,记者来到即墨实验高中,又有新发现

缘于一位学生家长的“高考纪念”,记者来到即墨实验高中——“群发”智珠在“沃”的师生“文缘”

“杨老师好,年年都能见到您做的关于即墨实验高中的稿子,每次都会看好几遍,也推荐给儿子和亲戚朋友看,这不,看着看着就轮到我家孩子当主人翁了(微笑)。今年您去即墨实验采访了吗?哪天刊发的?我准备留存下来给儿子的高中三年作个纪念。”高考结束后,一位即墨实验高中的家长(也是记者的朋友)给记者发了一条信息。

正是缘于这样一位学生家长的“高考纪念”,7月28日,记者由青岛市区驱车来到即墨实验高中,本是一次无主题的自由采访,却意外“群发”出智珠在“沃”的师生“文缘”。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祝福手链

一组报道对即墨实验师生管中窥豹

一块展牌的“信”涟漪起一串问号

《1096名学子在这里创造自己的奇迹;即墨实验高中——让每一位学子收获高考》、《学校和老师拧紧发条,让备考时针酝势稳行;记者探访考前即实高》、《高三班主任六兄弟的一天;记者跟访即墨实验高中高三班主任对学生的悉心陪伴》、《这里有个“课堂”,要等到同学们都大学报到了才会敲下课铃》、《首张北大录取通知书抵青,即墨实验高中开启北大录取通知书着陆青岛的模式》、《每天有半天是连续站着的、讲着的;即墨实验高中教师:每节课都太珍贵,所以不舍得浪费》……翻看记者近两年有关即墨实验高中的部分报道,仅通过标题,即墨实验高中的校情、学情及取得的成绩等便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但关于本届即墨实验高中毕业情况的采访主题,受疫情影响未曾进过学校,记者一直没有选好,便有了边采访边筛选的想法。


同学们的创意毕业照

当天下午,根据防疫要求,记者办理完相关程序,踏入校园,直奔高三教学楼。高考刚刚落幕,高三学子均已离校,仰首俯视,环顾四周,标语、标牌、门联——“备战高考”的主题仍充斥着校园的角角落落。在进入高三教学楼的连廊上,记者看到一个展牌,“我给高考写封信”几个红黄相间的大字赫然醒目,下面是一张张翻拍的信笺,“亲爱的高考,不知道你究竟长什么样子,但我想,一定是我对未来最好的憧憬的样子,等着我,等着我以最好的样子去见你。”“我想对你说,我期待与你的邂逅……感谢你的到来,让我生命中有了最最奇妙的经历。”“等待你的过程真的苦不堪言,曾经,我对你充满了恐惧,但现在,我更多的是对你面貌的期待。同时也谢谢你,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承担了太对期许的目光,怎敢轻易辜负?高考,我来了”……一行行隽秀的字里行间,透露出迎战高考的泰然自若和胸有成竹,让记者流连了近一刻钟。这种“泰然”“自信”“觉悟”和“责任”根植于教育的哪一段、哪一节、哪一环?记者心中不免涟漪起一串问号。


考生写给高考的信

即墨前10实验占8人前20占14人

一张泛着体温的清单闪现六大“亮点”

这些信是距离高考25天时写的,它们的主人应该还记得2017年刚入学时校长(齐鲁名校长)王崇国在开学典礼上的寄语:“希望各位同学成长为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家国意识、博大胸怀、领袖气质的现代中学生。”三年来,他们晨迎朝阳奋登书山,晚伴朗月遨游题海,筑梦远大,砥砺前行,在学习上合理规划时间,注重科学方法,借鉴他人,内省自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外,朝气蓬勃的他们又在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展现了自己多彩的一面,可谓学科知识与思维能力齐飞,科学内存同人文素养俱进。如今,他们果真拥抱了高考,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校长王崇国(中红衣)为考生送行

在高三级部主任办公室,记者看到一张泛着“体温”的清单——“即墨实验高中2020高考成绩”,内容涵盖六大“亮点”,在此原文列举如下:

亮点一:尖子生成绩突出。即墨区前10名(第10、11名并列)即墨实验高中8人;前20名即墨实验高中14人;680分以上6人;670分以上14人;660分以上23人;690分以上2人,谭震鲁694分,高家乐690分;谭震鲁、高家乐、董逸宸、刘晓倩4人成功入围清华、北大“强基计划”;隋立旭以686分(含60分加分)入围清华大学飞行员人选。

亮点二:一本二本达线数创新纪录。文化课过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一本线)620人,在办学历史上首次突破600人;全级部1079人,本科达线人数1025人,超额完成指标,创造了即墨历年达线最高纪录。

亮点三:各班高考均衡发展,竞创新高。8个班级超学校分配的一本指标5人以上;高三(19)班一本完成率达学校分配的200%;高三(6)班、(7)班、(10)班3个班学生全部达一本线;高三(8)班、(9)班、(10)班一本达线数均超过40人;全校共26个文化课班,其中20个班全部达本科线。

亮点四:单科高分成绩喜人。英语140分以上37人,其中146分1人,145分3人,144分6人;语文120分以上60人;高三(6)班政治学科,38人中27人获得A等级。

亮点五:艺体达线81人。1人拿到中央美院专业证;音乐2人有望被人大录取;体育3人专业成绩满分。

亮点六:多元化升学结硕果。1人被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录取;1人被英国杜伦大学录取。


毕业典礼

一份喜报一个协议一个微笑

一个联想一番回味一个句号

端详着这份高考成绩单,记者回想起今年5月12日,南京大学发给即墨实验高中的一份《喜报》,内容是这样的:“2020年是全国高考不平凡的一年。高三学子,是战于特别时的传奇一代。高三教师,是这段不平凡经历的见证者,也将是无数传奇的缔造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贵校师生定能用不平凡的奋斗旋律奏响如期而至的高考凯歌!因为,守望着你们的,不仅有南大,还有在南大续写着贵校传奇的先行学子。金秋金陵,因为想见,终会遇见。”正文下附三行列表,姜小凡、李英菁、刘丰源三位于2016年考入南京大学的即墨实验高中学子荣获南京大学“人民奖学金”。


清华发来的喜报第二页

而在一个月前,清华大学也曾发来一份《喜报》,祝贺来自即墨实验高中的三位学子获得他们的“学业优秀奖”等奖项。再往前推一个月,北京大学发来的《喜报》盛赞了来自即墨实验高中的四位学子获得“章文晋奖学金”等。


北大发来的喜报第二页

此时,就在眼前,即墨实验高中2020届毕业生谭震鲁在高三级部主任办公室,刚刚收到了来自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高校的邀请函。

旁边,即墨实验高中高三级部主任张伟伟和副主任丁会访仍如高考前按部就班地工作,在这所学校,“全员育人”假期不放假,所不同的是,相比于一年前的急切与紧张,两人脸上不时浮现出微笑和自豪。

脑海里,齐鲁名校长、即墨实验高中校长王崇国在两年前与记者的一番关于“教书育人”的主题交流仍回荡于耳际:“教育是对人的成全,使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幸福人生负责。学校的教育使命就是培养领军卓越人才,塑造无限美好未来,可以浓缩为12个字:修身养正、播种文明、赋能人生。基于这一育人思想,学校《三年行动规划》为美好愿景的实现指明了方向。即墨实验高中的学生未来要有更大的上升潜力,成为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国之栋梁。”


迎考动员大会

至此,记者似乎找到了此次采访的主题,也似乎拉直了在展牌前涟漪起的那串问号,遂拉开相机包,掏出一支笔,准备正式采访,想了想,却欲言又止,禁不住在采访提纲上写下了《即墨实验高中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几个字,回味一番,又情不自禁在末尾画上了个句号。


毕业合影

从朴实琐碎的教学生活“镜头”里

拉直一连串的问号收获了满怀感动

王崇国曾告诉记者,即墨实验高中重视高考,但不唯高考,教学和育人并重,坚持“打造拥有人文情怀、鲜明特色、一流育人质量的现代化卓越品牌学校”的办学愿景,大力倡导“教师第一、学生中心、课堂至上”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下,即墨实验高中紧紧围绕“打造一流的学科,创建一流的学校”的目标任务,凝心聚力,形成了“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一流”的良好教学氛围,张力十足,各项工作正行走在实现新突破的筑梦路上。


王崇国和高三级部全体教师合影留念。

至于在这条路上,全校上下是如何披荆斩棘、团结协作、齐头并进的,记者和张伟伟、丁会访等几位在校的教师聊了聊,发现涉及课程开发、教学管理、教研提升、团队建设等方方面面,横跨全校各个部门,纵跨高一到高三,鉴于太过专业,阅来枯燥,记者便筛选了近一年来部分教师的“镜头”,并从这些朴实的教学生活琐事中体会到,同学们在“写给高考的信”中透露出的泰然自若和胸有成竹,原来发源于脚下的“路”在这三年里的平坦开阔,发力于润育自己成长的“土壤”在这里智珠在“沃”。

镜头一:大年初二,即墨实验高中中层以上管理者便开始奋战在学校抗疫一线,各处室齐心协力,一切为了高三,一切瞄准高考,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即墨实验高中高三学子能够在4月15日顺利复学且马上驶入冲刺高考的轨道。

镜头二:春节前一放假,便开始了线上学科答疑;正月初三,高三级部主任张伟伟和副主任丁会访便到校录课,各班、组的教师在群内督促指导答疑;正月初五,学校部署延期开学教学计划,初六便开始按照课程表上齐了网课,没有一位教师和学生缺席。

镜头三:疫情封闭住校期间,高三政治教师衣丹姬因神经衰弱每晚都睡不好,她没有告诉同事,依然坚持在校陪伴学生,直到晕倒在教室。副主任丁会访得到学生报告后赶紧跑过去,将她从四楼背下,驾车送往附近医院,并悄悄垫付了千余元的治疗费。

镜头四:杨芳贤老师在开学初不慎滑了一跤,导致手部骨折,做完手术没两天便立刻返回岗位,吊着绷带站上三尺讲台。考虑到自己是班主任,在高考冲刺的关键期轻易缺位不得,拆钢板那天,他上午到医院,下午做完拆卸手术,晚上9时便又急匆匆回到教室。“还是放心不下孩子们啊。”他说。

镜头五:高三王波老师和妻子的二孩才几个月大,老人身体不好,妻子是医生,因疫情经常上夜班,家里急需他照料。但作为班主任,为了班里的四十多个孩子,他放下了家里的两个孩子,且没有向学校道过任何困难,也未提过任何要求,每天传递给学生们的都是自信乐观的微笑。

镜头六: 资深教师李宏伟一只眼睛动过两次手术,为了不影响教学,两次手术都是在假期完成的,且没有告诉任何人。“他不想给学校和同事们添麻烦,生怕影响到自己带了两年备战高考的孩子们,我们突然发现他现在看书、批作业都要借助放大镜,才知道他眼睛已经动过两次手术了。”丁会访带着敬佩的语气说。

镜头七:邵伟、杨金红、王苹苹、隋丽、孙洁、孙妮妮、万健美、王彩霞,这些教师都是“二胎妈妈”,二孩才两三岁,正是“黏妈妈”的年龄阶段,但为了确保这届高三学子赢得高考,她们毅然选择把孩子撂给家里的老人,自己搬到了学校,在封闭的一个月里,和同学们吃住学一起,共同备战。“封闭管理的那一个月里,她们也特别想念孩子,有的老师,孩子想妈妈想得不行了,影响到了吃饭睡觉,其老公便抱着孩子到学校来,在校门口隔着栅栏与妈妈远远见上一面,孩子在栅栏外喊‘妈妈’喊得撕心裂肺,栅栏里,妈妈叫‘宝贝’叫得泪眼扑簌……看得让人特别心疼……有的老师,孩子晚上突发高烧,她却不能离校带孩子去看病,在电话里问询孩子的情况并嘱咐一番后,随即又转身辅导起自己的学生……”张伟伟坚定的语气里带着些许哽咽,但随即转为替这些“巾帼”自豪的微笑。

镜头八:体育班班主任于国志每天陪伴学生,鼓励引导,进入高三以来,同学们发生了巨大变化,家长们非常感动,在没有通知他的情况下,专程集体赠送锦旗到级部,表达感激之情,以致于国志在被级部主任叫到办公室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瞠目结舌。一名出现叛逆心理的学生的家长曾给于国志发来这样一条短信:“于老师,这一年,您不仅教育好了孩子,更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在您的教育下,孩子正在越来越好。感谢您!”

镜头九:高三美术生结束联考后回到学校,由于有近半年的时间没有在校系统学习文化课,容易出现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一盘散沙的问题。班主任修可超提前详细了解了每一名同学的学习现状、各科表现,坚持一周7天和学生吃住学在一起,帮助同学们树立目标、给他们信心和鼓励。在他的努力下,高三美术班的管理秩序很快好转,同学们携手投入到新一轮文化课复习中,团结互助,并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镜头十:高三级部张伟伟和丁会访两位主任以身作则,做好表率,用自己苦干实干的精神来带动教师。在出勤、办公纪律、工作方式和落实等方面,两人严格要求自己;每周七天吃住在校。张伟伟的女儿正在上小学四年级,这一年来几乎很少能见到妈妈。丁会访则将孩子的学习辅导和接送任务交给了做小学教师的妻子;在这300多天里,二人每天早上5:40、早读7:05、下午1:45前会准时出现在教学楼内,迎接学生和老师们的到来;他(她)们坚持一天7次巡课;每天中午12:40、晚上10:40带领班主任巡查学生午、晚睡纪律;每天深入到备课组中,听取老师建议,帮助老师们排忧解难。


晚上11时巡查完学生宿舍的高三班主任们

“王林统、魏孝磊、孙海军、李宏伟、邹玉、金文化、杨为荣、刘洪良、王波、邵伟、杨金红、王苹苹、隋丽、孙洁、于晓丽、孙妮妮、万健美、王彩霞、迟永辉……每一位高三教师都是学校的中流砥柱、同学们的主心骨,在重大疫情关键时刻,面对我们高三学子人生的关键阶段,我们高三全体教师冲锋在前,人人争做学校的脊梁和榜样。我们是一个团队,团结互助的团队!我们是一块铁板,任何困难和障碍都穿不透的铁板!我们是值得骄傲的即墨实验高中高三级部,包括共同奋斗过的这1079个孩子,感谢我们在拼搏中结下的‘文缘’,铸就了梦想!”张伟伟说。(青报全媒体记者 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