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5万名考生“保驾护航”!高考首日,青岛考试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7日讯 十年寒窗磨一剑,今朝出鞘试锋芒。今天,青岛市5万多名考生在38个考点开启了自己的人生大考。“致奔赴考场的每一个你:乘风破浪、未来可期”,考点附近的地铁站竖起留言板为考生加油鼓劲;在艺术学校考点,坐着轮椅的考生在交警协助下进入考场;在各个送考现场,老师们发现“考点门前不堵了”,送考区设计更加优化……据了解,今年教育、网信、公安、卫健等12个考试保障部门联合值班,旨在及时处置重大突发、偶发事件,保障考试顺利进行。

保障措施化险为夷

考试期间,突发状况在所难免。应对紧急情况,做好保障,青岛高考首日顺利完成“答卷”。

上午7点30分,胶州一中考点的一名考生突然腹痛。等候在考点外的爱心出租车载着她到诊所治疗,待她病情好转后,出租车驾驶员又将她及时送回考点。上午8点20分,城阳一中考点外,一名考生家长慌张地找到交警求助,原来她的孩子忘带眼镜了。因为孩子近视度数比较高,不戴眼镜无法答卷。眼看就要开考,城阳交警大队铁骑队员载着考生一路疾驰,仅用4分钟就平安取回眼镜。

几天前,青岛艺术学校考生李鑫昊意外摔伤,只能坐着轮椅赴考。当他出现在艺校考点门前时,一场“接力”开始了。交警支队李沧大队的交警将他从马路边推到校门口,艺校考务老师“接棒”将他送进考场。每场考试结束,艺校都安排专人负责将李鑫昊送出校门,交给家长。青岛市招生考试院院长张思峰介绍,今年全市共有32名考生申请残疾人合理便利服务,17人因近期伤病等特殊情况提出照顾需求。为做好保障,考生所在考点的工作人员提前对接每一名考生,开通绿色通道,并在考试期间提供考点内全程引导服务。其中1名肢体残疾考生提出,自己身体虚弱属易受伤体质,不能爬楼。为此,考场为他做出了重新调整,让考生能够在一楼出行便利的考场参加考试。

人工智能护航安全

高考期间,我市继续运用现代化防控手段保障考试安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在考试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高考继续实行“2+1”安检模式,即考生入场要经过2次人工安检和1次智能安检。记者通过青岛市国家教育考试决策指挥中心大屏看到,通过安检考生的信息、考试入场人数等数据滚动更新,考务巡查指挥系统平台实现了市考务指挥中心与考区、考点的视频、语音、文字双向互联互通,可同步巡视288个考场,每6分钟即可将全市所有高考考场巡查一遍。

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能甄别考生及监考教师的异常行为,可及时发现考生违纪作弊情况、规范监考教师的监考行为;智能安检门可视化平台汇总接收各考点安检门上报的检测数据,通过平台直观的统计展示各考点智能安检门设备的通过情况,包括安检的总人次、正常安检的人次、安检报警的人次,报警的物品分类,夹带违禁物品、验证不通过的人次占比等,从而实时掌握全市的考生入场安检情况;以“全新窄带信令诱导技术”为基础的“数字信号屏蔽系统”可以精准控制周界,通过对网络关键信道的信令级解析和重组帧编码,破坏目标区域内的手机与公网网络的同步和寻址,有效切断教室(考场)内手机与外界基站的通讯联系;考试“管理驾驶舱”充分利用市级考试指挥中心大屏,实现指挥中心任意查看基于每个级别层面的各类考情信息,为科学决策和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大数据支撑。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王世锋

责任编辑:王亚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