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误区 科学补碘!市北区启动2023年碘缺乏病监测工作

消除误区,拒绝谣“盐”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许多人认为与食用碘盐相关,是碘过量导致的,而且青岛地处沿海,很多居民都认为日常食用海产品较多,不需要补碘。实际上,研究表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与碘过量并无直接关系,通过不吃碘盐来预防甲状腺疾病存在误区,而沿海地区在未考虑烹调损失的情况下,膳食中的碘84.2%来自于加碘食盐,来自于各类食物的碘仅占13.1% (其中海带、紫菜和海鱼共占 2.1%),来自于饮用水的碘占2.7%。如果食用不加碘食盐,97%以上的居民碘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居民碘缺乏的风险很大。青岛是属于碘缺乏地区,居民应普及加碘食盐,以保证碘的摄入,进一步降低碘缺乏病的风险。

科学补碘,有效干预

一直以来,市北区坚持“科学补碘”原则,实施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每年以“5.15”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健康科普活动,同时每年实施碘缺乏病监测,组织开展8-10岁儿童、孕妇开展食盐监测、尿碘监测、甲状腺肿大检测、孕妇补碘率调查、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及其效果评价问卷调查、针对性健康知识科普教育宣传等,全面了解辖区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动态掌握碘缺乏病消长趋势并及时调整防治措施。近日,2023年市北区碘缺乏病防治监测工作正式启动,区卫健局、区教体局、街道强化协作,分工负责,制定印发《2023年度市北区碘缺乏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按照东、南、西、北、中方位随机抽取河西街道、湖岛街道、台东街道、洛阳路街道、双山街道等5个监测点,确定青岛市北中学(小学部)、青岛滨海学校(小学部)、青岛台东六路小学、青岛郑州路小学和青岛立新小学5家学校承担学生的监测任务,河西街道、湖岛街道瑞泰、台东街道、洛阳路街道松山、双山街道佳家康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孕妇的监测任务,区疾控中心承担样品检测、收集、及整个项目的质控及技术支持工作。

巩固成果,保障健康

目前,市北区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为不断巩固全区地方病防治成果,工信、发改、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教育、财政、残联、科技、街道等部门密切协同,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实施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市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发挥专业支撑,加大健康宣传力度,让公众认识到碘缺乏病的严重危害;强化干预,普及商超加碘盐储备销售;精准施策,加强对孕妇、哺乳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指导,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如何预防甲状腺病,科学有效地补充碘?

01、长期坚持食用加碘盐是补碘最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方式。不同人群要不同对待,对一般人群(14岁以上及成年人,碘需求120微克每天)来说,在食用加碘盐的前提下(每天5克盐就足够了,含碘18-33mg/kg,可获取约100微克),每日膳食中的碘(食物25-50微克,水中10微克)就能够满足需要,没有必要再补充其他各种含碘营养补充剂和强化食品,偶尔吃点海带紫菜也是可以的。

02、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一岁以内婴儿不能吃盐,0-6个月婴儿需要85微克,6个月-1岁幼儿需要115微克)来说,每天需要的碘量高于一般普通人群(14岁及以上成年人为120微克/天,孕妇为230微克/天,哺乳妇女为240微克/天),在食用加碘盐的情况下可适当多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比如海带、紫菜(每周一到两次)等,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碘需求。

03、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快速增长,对碘的需要量也会增加,在日常生活中也尤应注意充分补碘,食用加碘食盐。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