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香港艺术家金耀基、林天行:穿越时代的艺术风华

“香港是一座美丽的山海之城,青岛也是。”6月25日,“鲁港文化之旅”系列活动青岛首站“墨香雅韵 笔若惊鸿”金耀基、林天行书画联展在青岛美术馆开幕。

当我们相约与金耀基、林天行两位香港书画界的翘楚人物坐下来聊聊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免不了提到此番来青岛的感受。

对于首次来青岛办展的他们来说,青岛似乎既陌生又熟悉。陌生在于近年来青岛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熟悉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同为港口城市的青岛有着与香港相近的“气质”——开放、融合、多彩、包容,但又有“自成一家”的风格。

这样的气质,也同样呈现在二位的作品中。在他们的作品中,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文化穿越时空的碰撞和融合有了个性化的表达,形成了多彩的艺术风华。

金耀基(右)与林天行(左)在青岛。

穿越时代,从传统到现代

“书法是最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艺术形式。这是我最基本的艺术观。”今年八十八岁的金耀基,是这个现代化进程加速演进的时代的见证者和观察者。无论是身为社会学家的他,还是身为书画家的他,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关系,始终是他关注的议题。

在他看来,在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发展上,书法是个特例。“自东汉起,书法在中国至少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什么是书法’的问题,却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才出现的。”金耀基表示,彼时,西方文化排闼而入,古今之变、中西之别,成为所有艺术创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国传统的艺术,在中、西两维中找到彼此的‘对应物’,也即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是,身居中国传统艺术最高位置的书法,在西方的艺术范式中没有一个‘对应物’。”在金耀基看来,“书法自始即拥有实用与审美的双重性格。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书法将成为多元文明的全球格局中、具有中国文明特有之美的艺术品种。”

在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郑晓华的书题的序中,他写道:“中国书法之所以为中国文化之一种精神表现,实因书法不只是形而下之器,亦是有形而上之‘道’。西方艺术用荒诞和冥想,构筑了他们的白日梦;而中国艺术家的‘白日梦’,栖息在烟云迷茫的水墨山水和潇洒流落、墨彩照人的书法线条中。”

属于金耀基的“翰墨之梦”,是在2004年他从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后重新开启的。尽管从小父亲就教他习字,但在从留学美国到先后在台湾和香港两地大学执教的近四十年间,他很少用毛笔写字,却一直坚持“读帖指摹默识古人书法之妙意”。

在他看来,“读帖”之于书法的意义十分重要,但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同样重要。“书法是在极大的限制中创作,融合了多元的创作元素。比如点、线的不同形态,墨的不同颜色,字形的重新组合。假如你没有看过王羲之、米芾,没有看过黄庭坚、苏东坡这些最精彩的书法家的帖的话,你写不出好的作品。他们是在无数的可能性中进行创造,你要吸取他们的创造,形成自成一家的东西。”至于金耀基,他从小最喜欢临摹的是王羲之和王献之。他认为,行书包含了最多的创作元素,可以有足够大的空间让他来表达自己。

“没有‘没有传统’的现代化。”金耀基总结道,越是从很厚重的传统里走出来的艺术,迸发出来的力量将更大。有了这种从传统中汲取的力量,李白的《行路难》、苏轼的《前赤壁赋》、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在金耀基笔下有了更旷达、更豪迈的气度。

金耀基作品《费孝通先生16字箴言》。

在对艺术创作中的“传统和现代”的关系的处理上,林天行和金耀基可谓是“知己”。在很多人的眼里,林天行是中国画传统的颠覆者。在他的画作里,几乎看不到传统中国画的留白,色彩也相较于传统的墨色更加丰富。“我学画的时候也是从传统临摹开始。”他的创作也是传统与现代自然融合后的表达。

以他最爱的荷为例,在他看来,传统的中国画一直在用一种超脱的、留白的方式,去表现荷花的宁静高雅乃至真善美。现代的艺术家要用现代的艺术语言与时代对话,而不是一味地沿袭过去的方式、一成不变去表达。“我觉得(创作中的)‘传统的’和‘现代的’应该是很自然的,不是故意去找传统,也不是故意去找现代。”林天行说。

林天行作品《耀光》。

多彩绚丽,从城市到艺术

色彩是林天行与时代对话的语言。

绚烂的、明媚的、凄美的、孤寂的……步入青岛美术馆展厅,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不同形态的、饱含着不同情绪的荷,色彩浓郁,伴着光的穿透力。此次来青岛,林天行带来的作品都是他最爱的荷。

对于荷花,林天行有着画不完、画不尽的情结。“我画荷的时候是没有把荷花当成荷花来画的。我所画的荷花全部都是我想象的荷花、心中的荷花。”他说,“我画荷花时会想起西藏的神山圣湖,或者天气四时的变化。它们融入在我的画里。所以我的荷花就会有千变万化。”

在为林天行的作品集《天行之路》作序时,金耀基这样描述林天行与荷的渊源:“生长在莲花峰脚下的林天行,幼小时从祖母的言说中对荷莲就有了佛性的联想。西藏的佛国之旅,天行更体悟了荷莲的‘神圣性’。”在金耀基看来,画家是在寻求一个世俗文明里面的一种神圣性,林天行就是在荷花里面找到了神圣性。

爱荷的林天行看过不少荷,既有历代名作里的荷,也有长在大江南北的荷。林天行的荷却有着与众不同的“重彩”。重彩的背后是他的创新和突破,更是专属于他的表达。“传统的中国画有大量的留白,给人想象的空间。我的画面饱满,是在充实里展现空虚,但又不能让人感到画面很‘堵’,要空灵。”他解释说。

这种重彩的现代手法,不只呈现在他逾千幅的彩荷中。他融汇中西之长,将中国画进行解构,在被剥离的色块和构成中寻找传统山水画的当代意味,同时又保留了笔墨和笔性的运用,传承了中国画的灵魂和精粹,开拓了当代水墨重彩的独特视野领域。“林天行为现代中国水墨画开创了一个‘有意味的’艺术形式。”金耀基如是说。

林天行也常用重彩来描绘香港。在他看来,香港是一个多彩的城市。多彩的维多利亚湾滋养着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艺术创作者们。“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是世界文化的交汇点之一,我想用色彩和表现手法呈现香港的城市力量和生生不息的生机活力。”独特的视觉表达和气韵神采,让他成为唯一一位作品先后随“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船遨游太空的香港画家。

香港的多彩,恰恰来自于多元文化在这座城市碰撞、融合出的新能量,带来的是更多新的可能。“有人认为这100多年我们受西方冲击以后,中国的文化好像退却了,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这100年是中国文化扩大和爆发的时代。”金耀基表示。

此次联展还展出了多幅联袂作品。金耀基的字和林天行的画——两位在古、今、中、西四维的文化融汇中迸发出绵延不断创造力和独具一格表现力的艺术家,试图用新形式带给人们更多惊喜。

在他们看来,背靠孔孟之乡、坐拥开放山海的青岛同样多彩。以青岛为联展的首站,他们也期待,从这里出发,在跨越时空的深度交流中赋予艺术新的生命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人物小传

金耀基,1935年生,浙江天台县人。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教育家、散文家和书法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其书体风格气韵生动、摇曳多姿、自成一格,被称为“金体书”。

林天行,1963年生,福建福州人。现任香港美协主席、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香港特区政府选委会委员等职务。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