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开展“关爱儿童—护苗行动”社会实践活动

自2020年6月“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启动以来,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团委和共青团东营区委密切合作,成功建成学校第一个院级“希望小屋”,持之以恒实施“我是梦想家——小屋儿童未来启蒙计划”。三年多时间里,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师生先后5次与“希望小屋”儿童线下见面,线上累计164名大学生深度参与“云课堂”75期,分小组帮助了24名小屋儿童理想信念培育、学业课程辅导、生活心理帮扶等,让爱的种子在受助孩子心中茁长成长。

为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提升社区实践成效,推进“希望小屋”走深、走实,7月10日-11日,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老师陶晓赟带领“关爱儿童—护苗行动”社会实践团一行13人奔赴东营市东营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劳动手工制作,弘扬传统文化

实践团成员精心准备了“中华传统文化我知道”手工活动,带领孩子们制作传统工艺品:彩画团扇、端午香包。

孩子们妙笔生花,美丽的颜色在笔尖流淌,如同快乐的心情在洁白的扇面上缤纷绽放。端午香包“绣”出美好,大家在香包中添加丁香、山艾、细辛等中草药成分,驱蚊除臭、祛邪祈福,寓意事事如愿。

在志愿者的耐心陪伴和讲解下,制作过程十分顺利,充分发挥了独属于儿童的丰富想象力,锻炼了动手能力,收获了劳动成果。期间,大朋友和小朋友还分享了关于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古诗词。情感沟通架起友谊桥梁,文化自信滋养民族心灵。

长空之王,凝心铸魂

实践团成员和小朋友一起观看了爱国主题电影《长空之王》,该片讲述了我国新一代试飞员敢于面对生命危险测试新型战斗机,在不断挑战极限的过程中迅速成长的励志故事,展现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和航空事业的伟大进步。

影片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场极致的试飞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思想洗礼与心灵震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十分感动;青年军人的报国热情、无畏精神让同学们深受鼓舞。

追根溯源,感悟母亲河文化

东营市黄河文化馆借助中国传统礼器—鼎的造型,与周边建筑共同诠释“天圆地方”“革故鼎新”“黄河之水天上来”等文化内涵。展陈以“大河奔流”为总题,包括“中华母亲河”“魅力黄河口”两个板块,分为八个主题展厅,以“志说黄河”“志说东营”的形式展现黄河风采。

黄河文化馆包容万象、美轮美奂,漫步其中如同展开一幅宏伟的黄河历史发展图。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和小朋友们一起领略了黄河的发源与入海,学习了浓墨重彩的黄河文化,深刻认识到毛主席曾说的“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震撼于母亲河历尽亿万年形成的波澜壮阔,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造就了华夏灿烂的文化,大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大家还参观了中国百年党史馆,解说员生动详细地讲解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百年历程。在东营地方党史馆,从大量珍贵的图片、视频、档案资料中学习了东营地区共产党人勇于拼搏的奋斗史。(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团委)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