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青岛推出“19条”措施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4日讯 人才是用脚投票的。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可以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也成为近几年青年人才选择城市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日前,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青岛市财政局,整合现有优势资源,以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和人才服务质效为重点,制定出台了《关于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的若干措施》,聚焦着力提升人才政策落实效能、全面提升人才来青对接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人才服务感受度、建立健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共19条举措。

提升落实效能,在政策落地上持续发力

“我一直很喜欢青岛这座城市,硕士毕业之后就想找机会来青岛工作。现在青岛的很多人才引进政策也很有吸引力,尤其是那些‘真金白银’的政策补贴,让我觉得自己这么‘值钱’!”北京交通大学毕业生王茜告诉记者。

要想让人才在青岛就业创业、安家落户,就要让人才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人才政策。在青岛,无论是研究生实习生活补贴、住房补贴等各类资金补助,还是职称评定、技能人才培育等各类人才培养晋升机制,这些有温度的举措,都释放出“满满的诚意”,让更多来青在青人才享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也为企业留住人才带来更足的底气。

为了让在青人才充分了解青岛的人才政策,更好、更便捷地享受人才政策优惠,此次发布的《关于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的若干措施》,从建立健全政策清单、加大政策宣传推送力度、简化人才政策经办流程和材料等各方面作了进一步明确: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模式,分门别类梳理政策内容,进行分析解读,及时更新完善《青岛人才政策电子词典》,适时印制政策宣传材料,并通过官网、官微等渠道进行公开发布;开展走进企业宣讲、网络直播宣介、开设HR大讲堂等丰富多样的政策宣讲活动,并依托人才数智化平台,将人才政策精准及时地推送给服务对象,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积极扩展“人才服务一件事”联办平台,着力打通部门联办壁垒,推行“一口受理、并联办理、闭环管理”,持续提高人才办事效率,让人才政策执行落地有声。

同时,针对人才关注的人才政策资金拨付周期问题,此次“若干措施”中也给出了明确解答。“我们将在全市积极推广‘预拨+清算’的做法,让政策补贴更快更好地发放到人才手中。”青岛市财政局行政政法处处长侯传华表示。

聚焦人才集聚,在人才对接上提升能力

“不断加大青岛引才聚才的力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来青回青人才第一时间感受到青岛欢迎人才的温度,体验到享受政策的速度,从而拓展人才强市的深度。”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才开发处处长张信龙表示,“青岛要紧紧抓住把人才‘请进来’的机会,努力实现让人才‘留下来’的愿景,做好人才来青对接服务,让各类人才在刚来青岛的时候就能下定决心留在青岛、安家青岛。”

此次发布的《关于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要重点打造“198大学生流动服务站·青岛总站”,为来青大学生等青年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职业规划、见习实习、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创业扶持、校企合作、人才储备、生活服务,实现招才引智与跟踪配套服务的有效衔接,打造青年人才来青对接服务“第一站”。

同时,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多种手段立体式推进引才聚才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畅通来青回青人才对接服务渠道,以高质高效务实的服务,让“人才链”充分助力“产业链”发展:打造青岛创业城市“赋能中心”,建设“一站式”创业体验平台、虚拟现实体验中心和创业金融赋能中心,引进社会化、公益性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覆盖创业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全年举办路演、沙龙、大赛、投融资对接等各类创业活动300次以上,开展创业虚拟场景体验1万人次以上;发挥青岛市技师工作总站引领作用,组织开展技能大师进企业活动,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聚焦重点产业链条或产业园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院校、机构等经营主体,建设产才直联的人才驿站,推动构建产业化引才对接服务机制,为人才来青提供免费职介,每年组织人才引聚交流活动100次以上,实现人才资源配置1万次以上,引导来青回青人才更快更好融入青岛。

优服务强效能,在人才发展上添动力

人才引得来,更要留得住。为让人才在青岛可以安身安心安业,青岛从提升服务主体获得感出发,坚持需求导向,强化专员服务,积极为全市顶尖人才、高层次人才、各类青年人才及相关单位、园区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开展顶尖人才“一人一策”服务,聚焦国家级创新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根据顶尖人才及团队需求,提供“一人一策”服务,助力团队更好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博士后“一站式”通办服务,建立一支过硬的博士后服务专员队伍,力争一个博士后站(基地)至少配备一名服务专员,专职做好本站(基地)博士后工作,每年服务2000人次以上;探索留学人才“精准对接”服务,依托重点企业、驻青高校海外校友会、海外商协会,建立意愿来青留学人才信息库,打造线下“留学人才驿站”和线上“留学人才港”相结合的服务平台,为留学人才来青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规划、项目对接等直通车服务;实施重点项目“专员帮办”服务,认定一批市级重点招才引智项目,配置服务专员跟进提供定制招聘、帮办代办等服务,努力为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提供人才保障;开展重点园区“量身定制”服务,对接一批市级重点产业园区,探索为产业园区提供定制化服务。

中小微企业人员少,没有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工作人员?为了解决企业的这类困境,青岛在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要探索中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我们计划今年建设共享HR服务云平台,建立共享HR服务清单,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政策咨询、企业人才招引、创业指导等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式人力资源服务。”张信龙介绍,届时将遴选业务知识扎实、服务意识强的资深HR,重点围绕政策落实、人才引进等内容,定期举办共享HR业务培训,每年服务企业400家次。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关键在体制机制。“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撬动作用和使用效能,我们会同市人社局建立人才政策落实评估机制和人才园区绩效考核机制,深入考察人才政策和人才园区的综合效益,根据综合效益进行奖励,切实提升政策落实力、契合度和园区影响力。”侯传华表示。

据悉,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中,还明确提出在人才政策落实评估机制和人才园区绩效考核机制之外,将坚持效能导向,建立人才服务质效评价机制,评估人才服务责任落实、效率及质量,提高人才获得感;探索人才发展微生态涵养机制,面向海洋、国际金融、国际海员等领域分别部署打造相关人才发展“微生态”试点,促进人才间相互合作、相互赋能;强化人才发展环境典型选树机制,努力营造尊才、重才、敬才、爱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我们将聚焦出政策、搭平台、优服务、树典型,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创新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张信龙介绍道。(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 通讯员 王露)

责任编辑:王亚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