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态度的思想者
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再次迎来“半年考”。
7月15日,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上半年观摩总结暨下半年工作部署大会召开,市委书记陆治原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主持。
当天的观摩,行程覆盖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五区的11个项目,其中实地观摩了三明路社区、张村河南安置区、重庆路快速路、中电科产业园、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示范片区、青岛滨海国际中心等项目。
今年是青岛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第二个年头,更新步伐没有放慢——2023年全市共安排更新建设项目1342个。截至6月底,开工建设项目1224个,年度开工率达91%,其中105个项目已完工,圆满实现了“双过半”。
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全力推进的工程项目,以及一处处市民“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幸福。就在当天,《人民日报》再次关注“青岛实践”,在头版以《青岛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为题,点赞全市城市更新建设和宜居宜业新变化。
发展重任在肩,攻坚时不我待。此次大会既是一次盘点成果的总结会,也是一次加压奋进的鼓劲会。
建设中的重庆路快速路工程。
正在崛起中的中电科产业园、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示范片区、青岛滨海国际中心等项目是本次观摩的重点区域,亦是城市更新建设中,以产业转型为重中之重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位”。
纵观青岛的城市更新,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和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是对区域进行系统化的更新,它们不仅是民心工程,更是产业工程;不仅能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更事关城市建设用地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挖潜”的关键转变。
在去年通过土地腾空、配套设施建设等手段创造良好“物理空间”的基础上,今年青岛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把重点更多倾向于产业导入的“内核”上,大力招商引资,为片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今年以来,各大低效片区逐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载体:我市规划建设的首批15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中,有8个将落户于低效片区,涉及六大新兴产业,达产后工业增加值将超4200亿元。
相比低效片区所带来的产业更新,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则是盘活青岛老城区,为现代服务业以及新型消费更新出发展空间。
据统计,目前青岛历史城区累计引入210家重点业态,开业面积9.7万平方米,培育了荷田水铺、南枝小馆等一批网红店铺,增加就业岗位近2000个。比如,大学路片区带动居民将数十处老建筑引入民宿、咖啡馆、特色书店等项目,推动了新型业态在老城区蓬勃发展。
步入下半年,各个攻坚行动指挥部争分夺秒、自我加压,全力推进在建项目提速增效——
以5A景区规范为标准,重点推动栈桥地下通道等10处游客中心建设及17处旅游厕所提升,持续完善沿中山路、胶州路景观节点打造;以争创低效用地再开发国家试点为契机,推动低效片区全面成势;加快推进胶州湾第二隧道、唐山路快速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力保年内重庆路快速路主线通车、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全面完工;确保年内473个老旧小区保质保量完工,66个城中村续建项目坚持饱和性投入,争取早日回迁……
行百里者半九十。三年攻坚进入后半程,已经到了决战“硬仗中的硬仗”的关键时刻。时不我待,唯有奋进,方能交出一份精彩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