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援藏组:架起西藏孩子山海交流的桥梁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小小创客 足迹走四方 劳动创造生活最美好……”7月15日,来自日喀则的“珠峰少年”和青岛少科院小院士共同用汉语、藏语演唱了歌曲《青青创客心飞扬》(小院士之歌)《一个妈妈的女儿》,为青岛市2023年度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系列活动震撼开场。

一座是零海拔的海滨城市,一座是海拔3800的珠峰故里。台上两地的青少年们时而两手相牵,时而对视微笑,珠峰少年身着藏族服饰,凸显民族特色,小院士们身穿校服,青春活力无限。而台下,通过短暂的彩排筹备时间,他们早已成为朋友。“月亮用藏语怎么说来着?”“达瓦——”“对对对,我赶紧标注出来,达瓦——”两地少年不仅相互学习切磋着语言,更加深着对当地文化、生活的交流。“你们那边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夏天热吗?学习累吗?”“你们在青岛呆多久?我们这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可以推荐或者干脆我们一起去吧!”

来青的珠峰少年、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第三小学五年级的贵桑旺堆表示,青岛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科技发达、风景优美、绿植特别多!“我感觉青岛这座城市高楼林立,灯火辉煌,希望有机会来这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四年级的洛布桑珠开心地告诉记者。

此次活动,是2018年以来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学生首次走出高原,来到黄海之滨参加研学交流活动。研学中,珠峰少年参观了青岛海底世界、水族馆、海信科学探索中心、海尔家电博物馆,并走进青岛中小学校与学生们同上一节课,与青岛的学生共同制作手工作品。青岛研学活动结束之后,他们将代表日喀则市中小学生参加在郑州举办的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决赛。

青岛援藏组开展研学活动旨在搭建持续性平台,增进两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两地青少年的心田绽放。

2023年进藏以来,青岛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组多措并举,加强与内地教育资源的对接联系,搭建全国青少年赛事平台、研究制定研学方案、引进创新教育资源送课进校园等方面,为青少年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交往交融平台。此次两地青少年的研学活动,也是青岛援藏组精准对接当地需求,着力完善对口教育援藏长效机制,书写教育援藏工作新篇章的又一次尝试。(通讯员 周杰)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