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引发关注,山东省2023年高考投档情况背后的冷思考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20日讯 “计算机类、法学类专业冲得太猛了,小语种类、新闻传播类专业跌得属实‘很惨’……”19日下午,山东省2023年普通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投档情况表公布后引来了不少网友的热议。投档表显示,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医学、法学等专业的热度再创新高,而小语种类、新闻传播类、公管类专业等此前还颇受欢迎的专业却“爆冷”遭遇了“滑铁卢”,这些专业选择的变化导致一些高校传统优势学科在投档结果中未表现出应有的“优势”。有业内人士对今年高考部分专业投档线变化较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希望为“新高三”的学生和家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有的专业跌幅达5万多个位次,“冷热不均”引发关注

今年的投档情况表显示,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3所驻青高校“最热门”的专业均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投档位次均较去年提升了4000余个。这3所高校的变化并非个例,全国其他绝大部分开设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校情况也是如此,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提升了520个位次,江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提升了1485个位次。作为传统的热门专业,计算机类专业可谓是高校各类专业中的“常胜将军”,而今年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投档线更是提高了一大截。

电子信息类、医学类等热门专业的投档线同样稳居高位,如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八年制)投档最低位次478名,较去年提升了155个位次;浙江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5+3一体化培养)投档最低位次为896名,较去年提升了31个位次。山东大学投档线最高的前10个专业中,六成是医学类。青岛大学投档线最高的5个专业均是医学类,并且较去年均有涨幅。

法学、汉语言文学作为文科类的热门专业,投档线也是居于各大高校前部,哪怕这些专业并不是一些高校的优势学科。如中国海洋大学的优势学科是海洋技术、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涉海专业,但该校投档线最高的依然是法学,汉语言文学也跻身该校投档线最高的前10个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也是如此,法学的投档最低位次居各大专业第3位,汉语言文学居第12位,两个专业的投档线均高于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工程等学校传统优势专业。记者注意到,地油矿、水利、海洋等行业特色非常鲜明的高校,基本都面临这种境况。

今年小语种类堪称遭遇“滑铁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俄语专业投档位次较去年降低了14609个位次。即便是像北京外国语大学这样以外语特色著称的知名大学也遇到同类情况,该校有18个专业在山东招生,总体专业招生计划为38人,较去年增加2人。今年该校投档线最低的专业是俄语,投档最低位次是32940名,比去年下降了27893个位次。

新闻传播类、公管类、建筑类专业降幅也非常明显。上海财经大学的新闻学专业投档最低位次为12190名,较去年降低了6008个位次。中央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投档最低位次为12452名,较去年降低了6336个位次。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类专业投档最低位次为64076名,较去年降低了55114个位次。而且这种降幅在全国其他高校的同类专业当中也都非常明显。

投档线变化有内在逻辑,提前深入了解学校很重要

“网络舆论是造成今年部分专业位次大变的重要原因。”采访中,多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表示,网端对于一些专业的就业评判,确实影响了考生对专业的选择。不过,他们也表示,很多专业的投档位次变化本身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该类别专业本身就是传统的热门专业,每年都会吸引大量考生报考。“去年的元宇宙、今年的ChatGPT等行业现象持续引发关注,带动了大家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计算机类专业的关注,相关专业投档位次持续提升也不足为奇。”山东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刘勇介绍。

法学、汉语言文学投档线稳中有升跟近年来“考公考编热”不无关系。“通常来说,汉语言文学、法学相关专业在考公、考编方面可选择的岗位数量多,在申论等写作方面也有优势,受此影响这类专业就成为‘热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选考政史地的考生与选考物化生的考生相比,在志愿填报时可选择专业的志愿数量相对少一些,这也无形中助推了法学、汉语言文学等文科类专业录取分数线的提高。

小语种类、新闻传播类、公管类专业投档线大降,令人稍感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有部分高校的小语种类、新闻传播类、公管类专业本身就不强,其以往投档线受‘高校光环’影响,本身就不合理,此次投档线降低其实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了高校相关专业的办学水平。”业内人士介绍。青岛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刘金鹏则认为,小语种类专业具有工具属性,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工具属性有所减弱,学习的必要性也会有所降低。

记者注意到,今年仍有极少数考生遗憾地将高校的独立学院当成了校本部来填报。今年有名成绩600分的考生被投到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实际上,该学校是一所独立学院,与南京理工大学本部在办学性质、办学水平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新高考政策落地之初,曾有学生分不清专业代码和学校代码的区别,有类似情况发生。随着新高考的深入实施,这种情况基本被杜绝。今年再次有考生“高分低报”,与考生没有仔细研读高校招生信息有很大关系。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2023年高考已经结束,但新高三学生已经踏上征程,应从此次投档结果中吸取经验教训,从现在开始就研究志愿填报的方向和技巧,详细了解学校的办学性质、学科实力、就业情况、升学情况等信息,届时不再盲目跟风。比如,有些“双一流”高校的某个专业仅有硕士点,而有些“双非”高校在同样的专业上有博士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双非”高校的相关专业实力更强,填报志愿时不能只看学校的“牌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