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浙大情怀!青岛二中高一五学部三学部联合开启浙江研学之旅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22日讯 日前,青岛二中2022级三学部和五学部以“红色印记 浙大情怀”为主题,联合开启浙江研学之旅。

此行中,同学们前往南湖景区瞻仰一大红船,集体诵读入团誓词,感受信仰力量;在绍兴拜访鲁迅故居,走进鲁镇,沉浸式到鲁迅小说世界中游历;在沈园探寻爱国诗人陆游的踪迹;在仓桥直街感受绍兴吴越之地的人间烟火;在秋瑾故居追思一代革命侠女……同学们还走进浙江大学,了解浙大历史,感受浙大氛围,对话学霸,聆听老师分享各大专业分科,做好学习生涯规划。研学最后一天,同学们走入诗画西湖,感受西湖秀美的风景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穿越时间和空间,行走在不同的城市,青岛二中学生通过PBL(项目式学习)式的课题+项目实践,把“游+学+研”结合起来,循着“红色先声、文化呐喊、觉醒年代、楷模力量、走进百年名校、走进名人名家、走近名胜古迹”等项目,探究红船精神和城市魅力,实现开阔眼界、励志成长的研学目标。

青岛二中2022级15班高怡睿、王相霖“红色印记 浙大情怀”主题研学收获

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路程,走出车厢,与熟悉的同学们相伴,二中学子踏上了一片陌生而美丽的土地——浙江。长空高挂的烈日,扑面而来的热浪,人头攒动的站台,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似火的热情。曾经只有在地理书里才能看到的片片稻田真正出现在我们眼前,带着无限的期待,我们在这大美江南探寻青春的风采。

首日下午,我们一路南寻,来到南浔古镇,无论是中西合璧的刘氏梯号,还是青砖黛瓦的小莲庄,又或是随处可见的小桥流水,无不令人喜爱。漫步其中,我们似乎也成了当年文思过人的书生才子,挥毫画江山,运笔写天地。

我们在第二天抵达嘉兴这座书写传奇的城市,上午便前往南湖革命纪念馆瞻仰建党伟业和革命历程。三层的纪念馆完整地讲述了党带领中国人民写下的一部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我们穿越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伴着启航的红船,感悟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之精神。昏黄的灯光下一个个名字依旧金光闪耀,漫长的历史中一句句口号仍然铿锵有力。在党的诞生之地,在鲜红的党旗之下,我们一同举起右拳,重温入团誓词。那一刻,誓言如电流一般从耳畔贯入,奋斗的历程在心底铭刻,时时刻刻给予着我们精神以力量。

下午,我们一同前往鲁迅故居,实地探访课本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白墙黑瓦,小院绿茵,书室不染,德馨浸之。先生的故居十分简朴,却处处弥漫着书香与大义,卧室书房里似乎仍看得到您伏案创作的身影,百草园里似乎仍是那番生机勃勃,三味书屋中仍留存着先生为了勤学而刻下的“早”字,一切似乎都没变,只是那时的黑云扰扰已然散去,天地一片阳光灿烂。

研学第四天,我们来到了我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在西迁、重组的经历中,浙江大学不断为国输送人才。校史馆内,一件件证书璀璨夺目,无数伟人的名字灿若星辰。下午进行的是研学活动的闭营仪式暨PBL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在此之前,两位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博士生学长进行了经验分享,老师的备考讲解更是令我们懂得了“勤”的重要,不断激励着我们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迈进。

关于PBL成果汇报,来自6个班12个小组的同学依次进行了展示。我们组选择了 “探访鲁迅故居,看看课本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一课题,分工合作由刘锦坤、姜昱耀、王相霖分别负责百草园、三味书屋和鲁迅故居的资料搜集,由董涵、曲鑫喆负责收获与心得整理,由我负责资料的整理串联及课件的制作,在旅途中发现问题、实地探寻、查阅资料······运用多种方法整理交流了自己的所见所思。知识的理解、思维的碰撞、精神的感悟······一个个洪亮的声音在浙大校园内响起,我们沉稳且自信,我们青春且积极,一等奖的意外之喜更是令我们倍感自豪。这其中不仅体现着我们每一位成员的努力与追求,更让每个人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每个人都能为了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做好分内之事,换得集体的荣誉和发自内心的自豪。百廿浙大,求是讲堂,书香氤氲,终能成就我们的梦想。

南浔之静谧、红船之精神、秋瑾之大义、西湖之美丽,五天之中的一点一滴都值得被细辛珍藏、反复体味。二中学子,青春昂扬,终当大任。我们将载着“浙”里的美景和欢声笑语继续前进,我们一直在路上。(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韩星)

责任编辑:王臻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