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开展项目验收经费决算试点

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进一步提高创新效率,青岛再一次走在前列。

日前,市科技局发文,决定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两个单位开展项目验收经费决算试点工作。

这是青岛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尝试开展相关工作,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做好科技管理改革“加减法”打造“青岛样板”。

机制障碍“减”下去,创新活力“加”上来

作为科技活动的一部分,好的科技管理能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活力。“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此次青岛探索开展项目验收经费决算试点,就是要进一步把束缚科技人员手脚的体制机制障碍“减”下去,把创新创造的活力“加”上来。

市科技局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科研单位承担的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到了验收环节,需要科研人员自行寻找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结题审计报告,并以此作为结题依据。“这些第三方机构本身不参与科技项目的开展过程,因此并不了解项目情况。为了出具审计报告,科研人员需要不断为其收集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程序十分繁琐。”该负责人说。

开展试点工作就是要“放权”,把出具科技项目结题报告的“权利”移交给承担项目的科研单位。据悉,制度健全的试点单位可通过其财务部门出具经费使用决算报告,经内部审计完成后,便可作为项目结题验收的证明材料提交。这意味着科研人员及其所在单位等参与了科技项目的“行家”可提供直接材料,大量减少了材料“倒手”的环节,科研人员的工作负担将大幅降低。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试点工作也对相关单位的内部制度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倒逼科研院所、高校等承担科技项目的“重头”单位不断建立健全科研诚信审核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确保科技经费花到刀刃上,营造诚实守信的科研生态。

形成科研“数据画像”,探索推广试点经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要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简化科研项目验收结题财务管理,选择部分创新能力和潜力突出、创新绩效显著、科研诚信状况良好的中央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作为试点单位,由其出具科研项目经费决算报表作为结题依据,取消科研项目结题财务审计。

精简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是给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的重要途径。自国务院出台政策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指导意见。但记者梳理发现,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江苏、浙江等先进地区在列,真正开展相关试点工作的尝试并不多见。

此次青岛确定两家试点单位,较早实现相关政策的“靴子落地”,得益于此前青岛在科技监督评估和诚信管理改革等方面的有益尝试。

2021年5月,青岛获批科技部科技监督评估和诚信管理改革试点单位,以青岛农业大学、青岛能源所为先行试点,建立了以科研人员全维信息为基础的科技监督评估、科研诚信信息化平台,积极探索大监督的新型管理模式。其间,市科技局对这两个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科技项目等情况进行了详细摸排,形成了数据画像,不仅为全国科技监督评估、科研诚信等工作提供了先进做法和经验,也为此次项目验收经费决算试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次确定试点单位之前,市科技局在项目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科研经费监管及内部审计等方面对两个单位开展了深入调研,为开展项目验收经费决算试点工作夯实了基础,为进一步完善市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今后,市科技局将根据试点情况及时总结经验,适时在我市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诚信良好的企业大面积推广应用相关工作,进一步减轻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负担,开展增信减负放权工作。(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通讯员 魏宁)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