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各方联手形成“戒毒链条”!青岛市强戒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建站实现市域全覆盖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8月14日讯 为主动融入青岛市域社会治理大局,强化从入所衔接、所内戒治到出所帮扶“一条龙”戒毒链条,截至目前,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建立指导支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站实现市域全覆盖,提前完成指导建站目标任务,在助力社会治理中展现了青岛戒毒担当和特色路径。

谋划部署下实功、夯实责。所党委始终把做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一招”,明确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调度“三个统一”推进机制。承办青岛市禁毒办、青岛市司法局召开的研讨和交流指导支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联席会议,推动市司法局召开市、区(县市)两级禁毒办、司法局参加的现场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确定走在全省前列、年度完成覆盖10区市目标。健全组织机构。制定《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指导支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推进方案》,成立由所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医疗康复、心理辅导、禁毒宣传三个服务队,采取“巡回式”“菜单式”方式,支持各区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与各区市司法局、乡镇(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工作人员建立联络网络,设立工作联络员制度,适时调度沟通协调,就执法交流与协作、完善网上联系机制、发挥戒毒所专业优势等进行研讨和交流。

调查研究察实情、谋实策。所领导带队到10区市禁毒办、公安机关、司法局和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和政策宣传讲解,摸清各区市指导站基础设施设备配备,社区戒毒(康复)社工、义工培训需求,戒毒专家、社会工作者、戒毒志愿者、戒毒人员家属参加活动情况等,以及各区市、镇、街道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数量及分布、解除戒毒人员复吸率、后续照管、家庭情况和困难家庭等等,逐一建立台账。提出《关于区市司法局负责对接指导支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改革创新建议》,扎实推动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戒毒(康复)等戒毒措施紧密衔接,形成所内戒治与所外康复一体化工作体系,推动实现戒毒资源最优化和戒毒工作成果最大化。正确处理社区戒毒(康复)和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之间关系,多措并举统筹协调戒毒所与禁毒、乡镇和街道办等有关部门,兼顾各方任务需求,搞好工作衔接,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指导建站出实招、办实事。高标准推动规范化建设,指导支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范化项目入选青岛市政法委“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大提升工程”十大优选项目,参与青岛市域社会治理迈出坚实步伐。明确建站流程新标准。根据《戒毒条例》和省司法厅《关于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发挥专业优势参与指导支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意见》,制定区市建站指导标准,明确职责、流程、制度、规范等,协助乡镇、街道办做好建站各项工作。探索建站提级新模式。把街道办建站模式上升为区市集中建站模式,在城阳、平度、莱西等5区市探索建立区(市)指导站,由区市统筹人员配备、资金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强化推进建站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和高效率。充分利用系统内资源,与省内兄弟戒毒所联合建站运行,与山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共建了西海岸新区指导站,助推了市南区、城阳区、平度市等区市建站工作。选拔全科(或专科)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教育矫治教师等业务骨干24人,组建医疗、心理、运动康复指导、禁毒宣传等专业队伍,全方位、全要素和全时段到指导站开展“菜单式”服务。创办建站“线上”新形式。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和其他终端适时开展远程帮扶指导和业务培训,将所内优质课程等资源进行线上共享,为区市司法局、镇、街道办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人员进行培训。今年以来,为8个街道的禁毒社工、禁毒志愿者进行了业务培训。

创建品牌抓实干、有实效。借用“芥子纳须弥”境界,创建“芥园沙龙”品牌(“芥园”谐音“戒愿”)。设立沙龙活动室、团体咨询室、沙龙文化板牌等。秉持平等、包容、发展、责任价值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运动康复戒瘾、医学戒毒等活动,助力社戒社康人员掌握禁毒戒毒知识,提升拒毒能力,完善心理品质,促进家庭和谐,保持戒毒操守。在指导站打造“戒毒第一课”,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向街道办首次报到时,上好禁毒教育法治课、心理课等,扣好社区戒毒(康复)“第一粒扣子”,实现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康复)无缝衔接。深入开展戒毒、法治宣传进“单位”进“社区”等“七进”活动,选派警察到基层治理市民客厅、新经济创新大厦等,开展“送法进商圈,护航促发展”普法宣传,为12个企业、7个街道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及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普法教育,受教育达2000余人次,用实际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戴谦 通讯员 陈晓邦)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