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8日讯 近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了《漫瞰青岛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寻味地图。这张地图以纸质版和H5网页版两种形式呈现,通过多渠道,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名特优新农产品进社区等,广泛传播,为消费者提供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深入了解和选购新途径,促进了青岛市特色农产品的多元消费。
新农产品地图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生产,具有地域特色和独特营养品质的农产品。青岛市已有4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12个特质农品,数量在全省位居领先。
寻味地图以手绘形式生动呈现55款产品的特点和分布,并为每款产品设计了专属二维码。以当下葡萄丰收季为例,除了大泽山葡萄外,还有大村葡萄、院上葡萄、水集葡萄等,各有特色。通过扫描二维码,消费者可以获得每款产品的产地、特点、营养特质、生产单位信息等内容,使选择更加明智。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青岛市新农产品的发展模式具有以下四大特点。其中,在资源调查方面,根据知名度和美誉度优中选优,重点支持新型产品的申报,充分利用名特优新区域公用品牌,实现农村发展带动作用。
在质控技术方面,青岛市率先建立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地方标准系列,致力于全程质量控制、产品分级、品质评价等标准制定和推广。崂山区作为全省首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区,全面推进农产品的高质高效发展。在“质量兴农”行动中,与科研院所和检测机构合作,为名特优新农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农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申报审查方面,青岛市构建了“红黑名单”制度,将优质产品列入“红名单”,实现品牌的公信力。加强日常巡查、现场核查等管理工作,确保产品和企业的信誉。通过“红黑名单”机制,不断提高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和权威性。
在宣传推介方面,青岛市推出二维码和H5网页,编制消费指南等,通过线上线下手段,扩大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首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取得成功,展示了青岛市30多款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特质农品,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实习生 金睿昕)
责任编辑:周晓